第十七届赣台会举行:开放合作 融合发展 共赢未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表示,大陆始终是台商台企的腹地,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理应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表示,大陆始终是台商台企的腹地,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理应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第十七届赣台会举行:开放合作 融合发展 共赢未来

来源: 央广网
2020-09-24 15: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十七届赣台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在江西吉安开幕 江西省长易炼红致辞

央广网南昌9月24日消息(记者谢元森)两岸客商盛会相逢,赣台宾朋欢聚庐陵。9月24日,在象征团圆的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中秋节前夕,第十七届赣台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在江西吉安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全国台企联合会会长李政宏出席大会,本届赣台会吸引了约620名两岸各界人士出席。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表示,大陆始终是台商台企的腹地,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理应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两岸各方要持续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强化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助力台胞台企在大陆实现更好发展。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开幕式前,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吉安会见了前来出席第十七届赣台(吉安)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的台湾嘉宾。刘奇指出,江西与台湾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赣台会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成为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力拉近了两地同胞的情感联系,增进了两地同胞福祉。特别是在今年抗击疫情中,江西与在赣台胞台企守望相助,充分展现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会见参加本届赣台会的台湾嘉宾

在开幕式上,江西省省长易炼红指出,江西区位优势优越,是唯一一个同时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省份,是与台湾最近的内陆省份。江西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态势势不可挡,台胞台商此时选择来江西投资创业,商机无限,潜力无限。他表示,两岸同胞血脉亲情任何时候都割舍不断,期待与台湾各界朋友进一步加强交流交往,促进两地合作向更高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今年的赣台会以“开放合作·融合发展”为主题,在大会开幕式后签约项目63个,签约总金额39.63亿美元,并举行3场专题活动,分别是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暨青年发展论坛、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理事会和赣台农业专题推介会。

克服疫情影响 赣台会吸引约400名台湾嘉宾参会

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台海局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今年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仍然稳中有进。据统计,今年1-8月,两岸贸易额已经将近15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今年8月,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赖已经达到了46.25%,创历史新高。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张世宏前不久在第十二届海峡论坛上对此解读说:“这说明两岸经贸合作符合两岸同胞共同的利益,我们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往前走,让广大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好。”

  十七届赣台经贸合作交流大会在江西吉安开幕

今年对于江西而言是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年初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来又发生了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在疫情和洪灾带来的双重考验下,江西顶住了疫情和洪灾的冲击,经济社会发展稳健复苏,呈现出“V”型反弹的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今年1至7月,江西外贸进出口2363.8亿元,同比增长26.4%,增速位居全国第一。

江西省委台办、省政府台办主任邓保生表示,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战略,是应对今年困难挑战的各项措施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因而,举办第十七届赣台会,正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我们要依托赣台会扩大赣台经贸文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努力把交流合作推向更高水平,增进同胞福祉,促进心灵契合。”

  第十七届赣台会今天在吉安开幕

今年上半年,江西省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线上对台招商,通过“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跟踪对接台资项目26个。今年4月以来,江西省台办在东莞、深圳、昆山分别举办了台商招商会,吉安、上饶、九江、赣州等市台办先后以小分队形式赴沿海地区招商。

“不畏浮云遮望眼,两岸交流破浪行”。作为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盛会,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本届赣台会仍吸引了约620多人参会,其中来自宝岛台湾的嘉宾约400人,60%是首次参会的新面孔,会后还有一批赣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利用视频形式发来致辞祝贺赣台会成功召开

赣台经贸合作持续多年稳步发展

日前,在吉安市安福县高新技术产业园,由台资企业吉安鸿呈电子有限公司新建的2栋智能化厂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厂房内安装调试设备,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吉安鸿呈电子是台湾鸿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于2011年通过赣台会“牵线搭桥”落户安福县,是一家集设计和生产电脑、工控设备、车载、医疗、通讯等数据线的台资企业。

企业副总经理巫汉滩介绍说,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的企业在江西从租厂房到建厂房,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江西的营商环境也得到了台资企业的广泛认可。“我们觉得这个地方拥有非常适合经商的环境,我们也成功邀请到了其他的台企和我们一起在江西投资兴业。”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江西省累计引进台资项目3651个,实际进资148.15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境外资金第二位,在中部地区位居前列。江西省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赣台之间经贸合作呈现重点台资项目较多、台资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四个突出特点。

据介绍,当前江西全省实际进资超1000万美元以上台资企业有300余家,超5000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有24家。台资企业在江西南昌、九江、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设区市相对集中,景德镇、新余、萍乡、鹰潭等地台资企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在产业布局方面,台资企业从起步阶段以果蔬种植、水产养殖、餐饮业、小型工艺品、制鞋等低端传统行业逐步拓展到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并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延伸。台商在江西投资正逐步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特别是一批高科技工业项目落户,推动江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了支柱产业的集聚度和拉升力。

强化支持台胞台企 为台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江西是距台湾最近的内陆省份,赣台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通。江西省委台办、省政府台办主任邓保生表示,赣台经贸合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越来越多重大合作项目的落户,进一步促进了江西台资企业的集聚发展,为推动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同时,为强化对台胞台企的支持与服务,江西各级各部门也积极作为,为台企台胞在赣创新创业提供支持。2018年8月8日江西省政府颁布实施《江西省贯彻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若干措施的实施办法》(简称“江西60条”),省台办先后制定《“江西60条”解读细化读本》、《“26条措施”江西服务指南》,切实为台湾同胞在江西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

2020年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联合批复同意在江西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以“一区三园”的模式着力打造两岸产业合作平台,推动赣台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支持台资企业发展,江西各地普遍建立了台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台资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台资企业法律援助制度等机制,连续多年开展“精准服务台企月”活动,关心台企生产经营,及时为台企排忧解难,积极帮助台企做大做强。

与会的客商对记者表示,得益于江西出台的各项惠台利好政策,连续举办17年赣台会已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今,台商遍布赣鄱大地,台企在江西“遍地开花”。“我们来到江西感觉就是回到了家,所以会‘常回家看看’。”

赣台会已成两岸经贸往来、合作交流的品牌盛会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台办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已共同组织举办16届赣台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大会,累计与会台商1.3万人次,签约项目1037个,签约金额408.95亿美元,赣台会已成为大陆中西部地区颇具活力与影响的两岸交流品牌盛会,为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历届赣台会的带动下,截至2020年6月底,江西累计引进台资项目3651个,实际进资148.15亿美元,居中部地区前列。

  本届赣台会以“开放合作 融合发展”为主题

江西省委台办、省政府台办主任邓保生表示,围绕“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的主题,本届赣台会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并举,通过举办一些列特色专题活动,为更好承接台湾地区优势产业和沿海地区台资企业转移,深化赣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助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本次赣台会以当前江西省重点推进产业为方向,精选了一批项目进行洽谈、对接、签约。比如重点围绕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开展农业推介;围绕智能移动终端、汽车等江西特色产业与台湾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围绕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知名品牌,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吉安产业园、南昌产业园、赣州产业园及井冈山经开区和景德镇陶溪川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将与台湾相关产业、企业及青年创业精英进行洽谈对接。

赣台一家亲,携手共打拼。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发展中巩固友谊,在打拼中延续亲情,两岸同胞在中秋时节的这次盛会,是赣台两地人员的再聚首,也是两地深化合作的新开端。连续举办17年的赣台会正在为两岸经贸文化合作交流按下“加速键”。

本届赣台会将于25日落下帷幕。

1 2 下一页   >>|

(谢元森)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