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非遗进景区 景上更添花

江西靖安:非遗进景区 景上更添花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0-04 11: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日上午九点,江西省靖安县雷公尖乡鹤栖谷景区游人如织。伴随着紧密的锣鼓声响起,当地省级非遗---南山花鼓表演正式拉开帷幕。传承人身着传统服饰,踩着拍子欢快地舞动。锣鼓喧天,戏服飞转,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不少游客看得不过瘾,纷纷拿起手机记录精彩。

今年的“十一”中秋国庆假日期间,靖安县推出非遗文化进景区活动,组织靖安胡调、南山花灯、马灯、卖花线等非遗表演和黑陶、木雕、铜钱、烙画、纸扎布艺、福字彩绘等非遗手工艺,在鹤栖谷、中华传统文化园、观音岩等景区为游客展演展示,成为旅游的新亮点。

非遗文化贯穿“十一”黄金周,只是靖安县探索“非遗+旅游”的一个缩影。靖安县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84.1%,三爪仑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cm3;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项,市级名录33项,县级名录6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黑陶),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2个,县级非遗展示厅和传习所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覆盖全县。近年来,靖安县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为旅游景区添上绚烂的非遗之花。

非遗进景区,增强景区吸引力

戴着隔热手套,拿着改良的电烙笔,经过绘图、烫花、打磨等多道工序,在椴木板上画出各种造型。在中华传统文化园非遗展示一条街,几名游客在双溪镇非遗传承人周逢吉的指导下体验烙画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今年10月,中华传统文化园非遗展示一条街投入使用后,烙画、木雕、铜钱编制等10项非遗技艺传承人正式入驻。游客可以在景区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还可以购买种类繁多的非遗产品,大到上百万的大型浮雕作品清明上河图,小到几十块的木梳、铜钱聚宝盆,都应有尽有,极大地丰富了游玩体验。

“靖安旅游资源丰富,再加入非遗元素,用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赋予旅游更蓬勃的生命力。”靖安县文广新旅局副局长熊水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靖安县在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中华传统文化园、中部梦幻城等国家4A级景区融入非遗元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项目应运而生。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唱响以客家童谣为代表的靖安山歌,让游客聆听来自大山深处的热情。中部梦幻城景区依托梦幻剧场,定期表演以草龙灯、茶花灯、七星伴月灯等为代表的靖安民俗。高湖镇西头村打造民俗体验区,以农宿文化广场为载体,定期表演马灯舞,并设立作坊,售卖高湖回饼、黄元饼等民俗小吃。非遗文化已成为靖安旅游的一大特色。

不仅如此,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靖安县还充分运用VR、AR技术,打造“文旅+科技”示范项目。2019年下半年,靖安县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沉浸式、体验式智慧旅游体验馆,游客不仅可以体验漂流、滑雪、空中冲浪、森林小火车等旅游产品,还能通过“智慧靖安”APP扫码了解靖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捷的体验形式为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1-8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90.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33亿元。

技艺传承,增强非遗生命力

非遗为旅游提供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滋养,让旅游更加有味道;旅游则成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平台,为非遗增添了活力。

“有人会、有人看、有人学,一项非遗才有活力,才能谈得上保护和传承。”周逢吉告诉记者,自从在中华传统文化园非遗展示一条街入驻后,不少游客带着孩子前来学习、体验,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经济收入,更为传统技艺提供了更大的传播平台。

与旅游融合后,靖安县的非遗文化真正活了起来。2015年起,每年重阳节期间,靖安县均在宝峰景区举办宝峰孝文化庙会活动,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参与。活动设置以当地富有特色的狮子灯、马灯、蚌壳灯、船灯、茶花灯等多项民俗非遗为主打内容的踩街和由20余个传统技艺项目参与的大型现场演示,并在宝峰镇六合街进行烙画、木雕、折纸、花灯等非遗展示,非遗文化的氛围越发浓厚。宝峰镇还常年设有“非遗斋”展室,游客可在此观摩竹篮、木雕、竹雕等非遗作品,了解靖安县的非遗文化。不仅如此,木雕、竹雕、陶艺及客家风味食品、山歌、童谣等非遗文化均在不同景区流通传播。2015年,三爪仑乡政府积极发掘抢救濒临灭绝的本土锣鼓戏,并在旅游旺季多次在三爪仑景区为游客表演。搭上“旅游快车”后,靖安县非遗文化的传播能力不断提升,非遗文化逐渐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文旅融合,激活“靖安记忆”

“以前只知道靖安的生态好,今天看了这些展演、展示,才知道原来靖安的非遗文化这么丰富!”南山花鼓表演,黑陶、木雕、烙画。国庆首日,满满一天的行程,丰富多彩的非遗展演展示,让游客陈亚俊连连赞叹不虚此行。

创建“清华古韵”非遗主题馆,展示非遗实物和图版近百件;编辑出版《靖安人家全县非遗画册》《靖安客家童谣》等书籍,向社会和学校发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非遗展示厅;开展了周末大舞台演出活动,非遗元素节目至少占据三分之一。如今,靖安县已形成了全社会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公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靖安县的非遗品牌逐步唱响。

“往年是以非遗展示为主,今年是首次举办非遗展演进景区,仅假日头两天,就吸引了86万人次游客前来观赏,说明这条路走对了。活动结束,项目还在,以后我们会逐步在鹤栖谷、中华传统文化园、观音岩、知青小镇等景区植入靖安戏曲、马灯、腰鼓、非遗制作等项目,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靖安的文化魅力,留下深刻的‘靖安记忆’。”谈起旅游发展打算,靖安县文广新驴局局长孙红星告诉记者,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非遗项目与靖安县全域旅游的结合力度,将非遗打造成靖安旅游的响亮招牌,助推旅游产业升级和昌铜高速赣西生态风光带建设,助力靖安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唐诗文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