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秉承为民修路初心 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江西新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秉承为民修路初心 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01 19: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余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317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区域小市,全市管养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52.354公里。近年来,新余市公路管理局聚焦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紧紧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大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等升级改造力度,在“养护质效、路网结构、安全保障、应急处置、公路智能、服务社会”六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更畅通、更安全、更智慧、更绿色的公路交通网络。

改造提升筑坦途

“十三五”期间,新余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力推进。按照打造市内半小时经济圈和至周边县市1小时交通圈的要求,全面启动“三纵、三横、三联、两环”国省道升级改建项目。先后完成了G220东深线、G533樟分线、S221港东线、S222棋河线、S312黎欧线等国省道升级改造项目9个,升级公路改造里程147.6公里。全市国省干线公路352.354公里,其中一级路70.957公里、二级路208.221公里,沥青路270.342公里、水泥路82.012公里。国道二级以上公路比率100%,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率83%,危桥改建加固率100%,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89以上。

国道G220东深线丹江大桥

国道G220东深线党员示范路

畅安舒美成常态

景观串珠成线、美景如诗如画是新余公路服务品质提升的生动实践。

面朝钤阳湖的国道G220霞光万年公路景观点,如今成为了摄影爱好者、自驾旅游者的网红打卡点。“当湖水位下降到低位,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的江西省现存最早多孔石拱古桥万年桥探出水面时,这个景观点就是最佳拍摄点,霞光、湖水、古桥相映成辉,美不胜收。”在此打卡的摄影爱好者周瑞生不禁感叹道。

国道G220岭下停车区(霞光万年景观台)

据了解,新余市公路管理局坚持“公路+多元化”理念,结合新余仙女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美丽乡村建设,创建了188.26公里省级示范路,打造了8个“公路+旅游+文化+产业”景观台、2个服务区、5个停车区和7个交通公厕,实现了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全覆盖,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建成赏心悦目、整洁美丽的“会客厅”,让公众出行者赏心舒心暧心顺心。

省道S221白沙服务区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建设中突出行业服务民生,为发展优环境,提高交通综合服务和保障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因地制宜的打造服务区、停车休息区、观景台等配套服务设施,公路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新余的公路真是大变样,我们很多货车司机都愿意走省道S222,特别是分宜绕城公路建成后,不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而且沿途的服务区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风景也很美。”在分宜凤阳服务区休息的段师傅侃侃而谈。走进公路服务区,公厕、休息室、停车位、加水站、充电桩、花园、凉亭、石雕等设施应有尽有。

省道S222凤阳服务区

为民修路显初心

正值金秋十月,省道S311建排线蓝塘村至江上村段沿线,农副产品、禽畜、矿产等资源丰富,漫山金灿灿的橘子挂果待销,可原三级水泥公路路况堪忧,挡住了果农的“财路”。江上村村民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坑洼的水泥路变成平坦宽阔的沥青路。

得知村民的诉求后,新余市公路管理局立即启动该路段的大中修。为确保农产品不滞销,公路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工作,历时1个多月,一条崭新宽阔的沥青公路建成通车。路通了,来摘橘子的人也多了。“鹄山的橘子熟了!我们欢迎您来吃橘子,顺着大路就到了。”现在的江上村村民,有底气为自家的橘子打广告了,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2019年,新余市公路管理局已在省道S311鹄山村至鹄山中学段修建了路面宽度为6米,总长度1.348公里的沥青路,有效解决了上学行路难和村民出行难题。为切实保障民生,新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着,不辞艰辛,不畏苦,砥砺前行,只为给老百姓筑好路。

修一条路、造一线景、富一方百姓。如今,新余市一条条崭新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连接城乡的空间,缩短时空的距离,一处处美丽经济走廊洞开地区发展的康庄大道,搭建起了新余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石龙萍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