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江西天宝古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江西天宝古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18 17: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位于赣西九岭山脉西段的江西省宜丰县天宝古村,素有“江南第一古村”之称。曾以“三街六市、六门十三第、内外八景、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墙”饮誉江南,有“小南京”之称。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厚重的人文历史,该村相继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等。12月17日,薄雾将天宝古村披上了一层轻纱,记者穿梭于百年老宅,行走在古村老街,踩着青苔斑斑的石板路,沉浸在小桥流水、古屋、店铺、吊楼的悠悠古韵之中。

据介绍,天宝古村是墨庄刘氏聚族而居的古聚落。墨庄刘氏以科举和传统礼俗闻名,自宋代以来,天宝的文武举人、进士有137名,其中进士22名;各类贡生、秀才460多名,获皇家旌表、封赠的400多名,至今保存完好的皇家赐匾有25块。

天宝古村宗祠文化十分发达,仅现在保存下来,专门用来祭祀祖先的祠堂有四、五座,另外在居民住宅中设有家庙、祖寝和享堂的,多达几十栋。四季公祠、宁翁祠等多个祠堂以及进士第翰林第等,不管建筑多么古旧,到处都有绿意盎然的菜园子,间或一两棵果树点缀其间,使古村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近年来,宜丰县紧密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充分依托厚重的农耕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一流的生态环境,以创建A级乡村旅游点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推动该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该县注重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通过旅游开发联合体、“公司+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模式,发展特产种养、瓜果采摘等产业,培育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以旅强农,借农强旅。

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村落建筑是宜丰县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宜丰县尽量保持完整的传统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等产业。为提高乡村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宜丰县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建设,升级服务管理和市场营销,提升游客体验感。

据了解,下一步,宜丰县将重点在项目带动上发力,打造乡村旅游精品景区,提升乡村旅游内涵品味,创新开发文旅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还将不断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更多实惠。(张淑芳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