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江西高安:如诗如画火堎村

【决胜全面小康】江西高安:如诗如画火堎村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0-12-18 17: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绿化的村庄、新美化的院墙、干净整洁的农舍旁各式各样的文化墙……

近日,沿着平坦的通村硬化路,走进江西高安瑞州街道文昌火堎村,人们再也见不到往日乱搭乱建的猪场和随意乱扔的垃圾,整个小村庄呈现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一张新农村美丽画卷铺展开来。

“秀”乡村,“美”生活

瑞州街道文昌火堎村以“前水后山、整洁美丽”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创出特色。自从秀美乡村点的建设启动后,该村就坚持以政府投资为牵引,融入多方资金以及村民自筹等方式,筹集资金近千万元,从拆除低矮破旧房到清沟通路,修缮水塘到利用废弃地打造公园,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白天有美景、晚上有夜景的优美环境。

村民李大爷感慨地说,“村上道路的绿化、污水管网的修建、最美庭院的打造,水塘和公园的建设,以及今年的厕改,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更好了。”

“每到双休日,经常有人在这里旅游、拍照。停车场每次都是爆满,我们都还要经常去疏导车辆。”村干部告诉记者,随着名气渐大,来此写生和拍摄婚纱摄影的人也越来越多。

正在公园散步的罗大妈告诉记者,“我们只要不下雨就要去公园里走走,现在老了,经常和老伴出来散步,也算是惬意。”

“铭”历史,“塑”文化

火堎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村中的五棵树和复兴公园里的那堵残垣断壁。那堵残垣断壁而今已满是青苔,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惨烈。战争中,这个小村庄也未能幸免,那些本该在父母身边被保护着撒娇的孩子们,却成为拼死疆场、保卫家国的战士。

村中有一户人家,育有五子,在五年的时间里,每年送一个孩子去前线,每送走一个孩子就为他种下一棵树,祈祷孩子能平安归来,而今,这五棵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父母直到去世,也未盼回他们的孩子。

村里人为了纪念这家人,进行秀美乡村建设时,也特地绕开了这五棵树,对他们来说,这树就像是保护他们平安的人,在民族危机中,这家人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守土责任,挣得他们今天的平安、幸福。

仙子,火堎村全村共有62户人家,村庄虽小但却有着大文化,在村庄的路两旁有着他们特有的文化墙。“一节一年代”是这个文化墙的特色之处,全长100米的“高铁”文化墙带着村民回忆从秦汉到如今的新时代;一节车厢一个年代,各个代表或绘画或镶嵌,栩栩如生。另一旁的墙上画着新农村的优美绘画,村民们每天走在村头巷尾,就如同漫步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村庄里的公园旁,打谷机、风扇车、磨盘等一个个农作物工具镶嵌在墙上,将传统的农耕文化融入墙绘艺术,一件件栩栩如生。真正是“一墙一年代”、“一墙一风景”,用墙绘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兴”产业,“增”收入

产业是秀美乡村建设的基石,该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兴建影视VR动漫城,充分利用全景VR等新兴技术,促进传统经典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本土优秀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宣传。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利用VR技术进行创新式教学,让学生们带上VR眼镜,就能在全景视频中“游历”,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本、学习课本。

坚持旅游与环境相融合,打造一批利用土地流转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精品,引进金银花、栀子花等千亩土地流转中药材种植基地和百户盆栽基地、百亩花卉苗木基地,聘请当地贫困户进行种植,带动贫困户们增收致富,加强该村脱贫攻坚的工作开展。

为增加地方人气,该村大力投资修建休闲垂钓、餐饮民宿、农家乐集一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让市民们远离城市的浮躁与喧嚣,走进这优美恬静怡人的秀美乡村,吸清新空气、品遍野沉绿、赏田园风光、醉美景佳肴、体味乡村闲适清雅、无拘无束、相忘于世俗的自然之乐趣。

山水田园、远山近树、恬静悠然。有山有水有乡、有吃有玩有休闲、有古有今有看点、有花有果有产业。这里是乡村的振兴地、文化的弘扬地、产业的聚集地。(张淑芳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