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再增四个国家工业遗产

江西省再增四个国家工业遗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07 14: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江西省加大工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工作,坚持原址保护为主、适度合理开发利用原则,促进工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协调,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江西省洪都机械厂旧址、江西星火化工厂、瑞昌铜岭铜矿遗址、景德镇国营建国瓷厂等四个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江西省共有国家工业遗产12个。

加强工业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一方面,加大遗产开发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摸底调查,掌握江西省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基本情况。经调查,江西省具有重要或较高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的社会活动场所36处,博物馆、纪念馆及企业展馆等常设机构15 处。另一方面,加强遗产分类保护机制。建立分级分类的管理体系,对全省工业文化资源进行统筹整理,按历史年代、归属地域、所属行业、工艺门类等进行整理分类。对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工业文化遗产,从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加强开发保护。

注重工业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步伐

针对遗产不同时代、特点和种类,江西省工业文化遗产中,既有古代手工作坊,又有近代工业;既有原址保护良好的项目,又有深度利用开发项目的特点,坚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既传承优秀传统,又加大创新发展步伐,更好地保护利用资源。如进贤县的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其中元代的酒窖、清代的晾堂现目前都在使用中,既承袭了千年古法白酒酿造工艺,又抢救性保护与修复明清窖池,同时在生产工艺方面注入新鲜力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安源煤矿是中国最早一批利用外资、技术、专家、机械开矿的大型股份制联合企业,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把突出保护和利用近代工业文明和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特色放在首要位置,既保护工业遗产原物,又注重精神传承。

提升工业遗产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根据各工业文化遗产实际,着力培育工业文化新业态,构建江西省工业文化遗产开发模式的发展体系。文化类工业文化遗产,建筑具有鲜明特色,既寄托众人浓厚文化情感及怀旧情结,又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历史研究价值,采用展览馆或博物馆的方式进行开发与展览;生态类工业文化遗产,将废弃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利用其生态特质和美学价值,将自然景观加以整体规划设计,使其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方便群众娱乐、休闲、观光等;商业类工业文化遗产,考虑其潜在经济价值、地理位置优势等方面,引进产业元素,营造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场所。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