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南昌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16 09:2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在收集水稻秸秆(时雨时雨)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边角料,处理不好可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利用好了则能创造价值、改善生态。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及要求,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员工堆放水稻秸秆(王健摄影)

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南昌市在市一级成立了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协调小组,市农业农村局具体抓好工作的落实。各县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有关的方案和办法。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针秦荣州说,对秸秆禁烧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巡查机制,坚持一手抓禁烧,一手抓利用。经过努力,建立完善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机制,保障了南昌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员工正在进行水稻秸秆加工处理(王健摄影)

 探索创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模式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杨燕告诉记者,南昌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模式归纳为八个字“一化当先,多化并进”。

“一化当先”指的是肥料化占90%,仍然是南昌市秸秆利用的主要模式,但除了直接还田利用,还在肥料化上也有创新,2020年全市建立了3个秸秆有机肥料项目。

“多化并进”指的是南昌市的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也在迎头赶上,全市已经建立了养牛饲料化项目4个、秸秆燃源化项目3个、秸秆果园铺垫项目7个。

据了解,有的项目已经形成综合利用体系,南昌县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建3000㎡秸秆综合处理中心,收购周边9个村的秸秆,一部分在自建肥场加工有机肥,另一部分外运到生物质发电厂做燃料,发展势头良好。

南昌县蒋巷镇大田农社机器在制作水稻秸秆有机肥(王健摄影)

积极争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金支持

据了解,从单纯的经济核算角度,秸秆利用项目目前很难盈利,所以在前期离不开财政资金支持,这也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8年、2019年、2020年,南昌市财政分别安排50万元、150万元、410万元专项资金,从南昌县、进贤县开展秸秆地茬切割还田试点开始,逐步扩大到安义县、新建区、青山湖区、恒湖垦殖场等地多种模式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全市建立秸秆集中收储中心6个,年收储秸秆能力达7万吨,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化。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