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朱斌厅长解读《预算报告》

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朱斌厅长解读《预算报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1-26 20: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月26日,江西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受省政府委托,省财政厅厅长朱斌向大会作《关于2020年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全省和省级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朱斌厅长专门接受记者采访,对《预算报告》进行了解读。

请简要介绍2020年江西省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4048.3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07.5亿元,增长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66.1亿元,增长4.4%。总体来看,财政运行呈现“收入转正、质量提升、支出有力”三个特点。

一是收入转正。财政总收入自5月份起增速逐月向好,在10月份实现“转正”,持续好于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居全国第15位,与上年位次持平,“十三五”期间提升5位。所有设区市、86个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实现正增长。

二是质量提升。全省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80.1%,较一季度回升2.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67.9%,在全国排位由一季度的第28位回升至第23位。主要得益于产业税收回暖,全省工业税收由一季度的下降10.8%缩窄至全年下降0.8%,卷烟、有色、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传统产业税收保持平稳增长,电子信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税收增势较好,税源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支出有力。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连续六年高于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保持较高支出强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扎实财力保障。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大战略部署和基本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聚焦疫情防控,筹集投入70.4亿元,保障患者救治、医护人员待遇、药物研发、防控物资供给等资金需求;倾力民生保障,用于教育、社保、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占比近八成。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又面临疫情等不利影响,请问财政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是政治硬任务。省财政厅坚定不移落实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条意见,巩固既有成绩,再接再厉,目标不松、力度不减,确保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贫困地区全面“摘帽”。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我们坚持注重“三个结合”:

与疫情防控相结合。加大财政扶贫投入,优先向疫情影响较大、脱贫任务较重的地方倾斜;及时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实好临时救助等措施,防止因疫致贫、返贫。

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继续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聚焦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指出的产业扶贫相关问题,重点发力,强化产业投入,提高政策实效,支持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扶得起、稳得住、管的久。

与帮扶其他困难群体相结合。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支持保障城镇低保、特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基本生活,确保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从具体工作层面看,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高投入。继续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全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6.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1亿元,增长20%,达到中央考核满分要求。同时,安排新增债券51亿元投向脱贫攻坚领域,其中25亿元债券资金向25个深度贫困县倾斜。此外,要求市县财政不断加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

二是强整合。健全完善财政涉农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坚持第三方交叉审核、“联审联批”等在全国有特色的经验做法,细化明确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负面清单”。全年24个资金整合县计划整合资金68.29亿元,实际整合资金68.24亿元,整合率99.94%,完成支出65.9亿元,支出率96.5%,远超中央考核满分要求。

三是优绩效。突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建立资金支出进度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奖优罚劣,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扶贫投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定向、持续发力。江西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已连续三年获全国优秀。同时,创新支持方式,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助力脱贫攻坚,全年采购额1.68亿元,居全国前列。

四是严监管。围绕资金管理、精准帮扶“十大行动”等领域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健全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建立覆盖中央、省、市、县四级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实现对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控,全省已累计监控资金达3534亿元。同时,对2020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问题等整改工作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并销号。

2020年全省税收出现减收,收支矛盾突出,但仍有效保障了战疫情、抗洪灾、促发展重点领域资金需求,请问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0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之多、挑战之大,确实前所未有。财政收入一度大幅下滑,全年税收仍然负增长,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在此形势下,全省财政部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转变生财理念、创新聚财方式,做好“争、快、盘、撬、挤”五篇文章,多渠道筹集资金,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提供了扎实财力保障。

向上向外“争一点”。一直以来,中央高度关心支持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在转移支付、财税政策等方面倾斜照顾。2020年,中央财政下达江西省一般预算各类补助资金超3000亿元,比上年增加较多。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727.8亿元,占全国的4.3%,为兜牢市县“三保”提供了扎实财力保障。同时,在政府债券额度、直达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方面也给予江西省大力支持,江西成为全国唯一争取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3个项目的省份。

自身发展“快一点”。充分把握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企稳回暖态势,科学组织调度,推动财政收入恢复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自5月份起连续8个月环比回升,全年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下降0.6%,较一季度8.2%的降幅大幅回升,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回暖势头较好。同时,受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较快等因素推动,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01.5亿元,增长22.1%,为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化解政府隐性债务以及调出弥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基金调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

政府资产“盘一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依法依规适度增加地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衔接。2020年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合计调出31.4亿元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财力,集中部分国有资产收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省级已完成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规模达218.4亿元。盘活变现政府存量资产,全省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39.6亿元,较上年增收70亿元。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2020年仅省级就盘活存量资金113.9亿元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有效充实了地方可用财力。

社会融资“撬一点”。创新支持方式,加强资源统筹,注重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效应,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全年运用“财园信贷通”、融资担保等财政工具撬动社会资金近2000亿元。将省直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经营性资产整合起来,进行市场化运作,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有关重大公益性项目,其中连续三年共统筹261亿元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帮扶农民生产经营;积极运作江西养老基金,目前已设立两期。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2020年下达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2.3亿元,推动农业保险更好服务农业防灾减损和农户增产增收。同时,2020年全省捐赠收入2.9亿元,较上年增加2亿元。

政府经费“挤一点”。在编制2020年部门预算时,一般性支出按10%幅度压减,省本级年初共压减2.33亿元;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年初部门预算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口径“三公”经费支出3.03亿元,较上年继续下降;逐项审核部门预算中单位各类支出需求,区分轻重缓急,综合平衡后核定当年财政拨款,年初预算压减一般性项目7.8亿元。同时,督促市县比照省级做法落实压减任务,各地2020年初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重点项目约48亿元,压减的支出全部用于保障重点支出和实施重大改革、重大战略所需支出。

江西省2021年政府预算编制考虑的重点有哪些?

总体来看,2021年江西省财政运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给财政收入带来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各领域财政支出增长刚性较强,收支矛盾更加突出,2021年财政运行“紧平衡”的压力较2020年继续加大。

综合考虑,202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按预期增长6%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预期增长5%安排,较2020年执行数有所提高,总量分别达到4291亿元和2634亿元;税收占财政总收入、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稳定在近年来水平。这样安排,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一是与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相衔接。2021年全省GDP预期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速略低于GDP增速,与经济发展态势大体衔接,基本符合近年规律。

二是体现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结合中央精神,加强与税务等部门沟通交流,考虑到经济回暖及2020年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经深入研判形势,预计2021年财政收入会有一定幅度的恢复性增长。

三是合理引导预期。按2021年财政总收入4291亿元测算,2019-202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6%,低于“十三五”期间6%的年均增速,同时税收占比稳定在80%和70%左右,引导市县合理确定预期目标,“放水养鱼”、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2021年财政支出安排仍然保持较高强度,同口径增长6.6%,连续多年高于收入增速。其中,2021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92亿元,较2020年支出预算数增长10.6%,积极财政导向进一步体现。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中始终厉行勤俭节约,把严把紧预算支出关口,省级部门2021年按10%比例压缩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财政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财政事权划分和预算绩效评估情况,综合平衡各项支出需求,优先安排基本民生、基本运转等必要刚性支出,保障好各项重点项目资金需要,2021年省级新增项目支出安排94.5亿元。其中:

一是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安排26.7亿元。主要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及救助、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及旅游等方面。

二是保障重大战略实施,安排15.3亿元。主要投向科技、农业、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商务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三是保障基层正常运转,安排39.5亿元。主要是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基层组织运转保障。此外,安排适当资金保障省级必要运行运转。

应该说,2021年省级新增支出的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摆在首要位置;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对科技、“双一流”建设、乡村振兴、航空、长江大保护等持续加大投入,充分诠释了战略走向,体现了财政担当。

民生问题百姓关注、社会关切,请问2021年财政部门在提高民生福祉方面有哪些实在举措?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在谋划2021年民生实事工程中,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发挥财政职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工作中突出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突出持续稳定。保持财政投入的强度,持之以恒保障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2021年,在上年圆满完成51件民生实事工程的基础上,经报省委、省政府,继续实施51件民生实事工程,其中新增实施9件、充实完善内容的24件、继续实施的18件,既保持了民生实事工程总体稳定及延续性,又不断满足群众新需求。

二是突出保障基本。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既扎实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公共文化、住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保障,也突出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好残疾人、孤儿、特困失能人员等群体抚恤和社会救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弥补市场失灵。

三是突出均衡可及。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只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对拟出台的民生政策和项目,结合实际一律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增强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托幼等民生事业,凝聚民生保障合力,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总体来看,2021年财政部门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继续加大投入,切实保障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就业、农林水等民生领域支出需求,财政再困难,也要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在此基础上,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困难特殊群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八个方面51件民生实事。具体包括:

一是就业和创业方面,涉及政策5条,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帮助残疾人就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

二是社会保险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完善失业保险政策,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水平,为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三是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涉及政策15条,主要是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提高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实施特困失能人员护理服务,提高各类困难群体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企业军转干部等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抚恤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改善残疾人照顾服务,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城乡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临时救助(特别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深化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特殊家庭特别扶助政策,持续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

四是医疗保障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开展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基因检测,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五是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涉及政策6条,主要是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着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

六是住房保障方面,涉及政策2条,主要是加强住房保障建设,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七是乡村振兴及脱贫地区发展方面,涉及政策7条,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支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八是群众生产生活方面,涉及政策4条,主要是实施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加快城市公共停车、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农产品等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提升。

2021年经济工作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来展开。请问财政部门有哪些工作打算?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和谋划,把握好工作着力点,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21年,全省财政将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省人代会审议的《预算报告》所列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一项一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紧抓两项重点、补齐两块短板、防范两类风险”,努力在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

—— 紧抓两项重点。

一是推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只有把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把我国强大生产能力有效利用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才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今年的财政工作,将围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扩大内需、稳定外贸三驾马车做文章,特别是在扩大内需方面,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创新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新消费模式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意愿和能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

二是支持创新和产业升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是核心,科技自立自强是战略支撑。今年财政将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重点领域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出台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等方面强投入、优管理,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六大优势产业做优做强、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下功夫,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让有限的钱办更多的事。

—— 补齐两块短板。

一是补齐城乡发展不平衡短板。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虽然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今年江西财政将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既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良种培育和种业发展、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等保粮食安全,也侧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二是补齐社会民生事业短板。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财政收支矛盾多么突出,民生领域投入都不能减少。要支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社会消费能力。今年财政工作还将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上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养老、医保、低保等保障水平,健全临时救助等制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健康江西、平安江西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防范两类风险。

一是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关注的焦点,也是财政部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虽然近年来江西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压力仍然较大,“化存量、禁增量”任务仍然艰巨。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专项债券项目库建设及合规性审核、债务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强化违法违规举债融资问责等方面下功夫,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同时,继续配合加强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管控。

二是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财政是基础,负有兜底保障责任,任何时候财政都不能出问题。今年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平衡压力预计更大,我们将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树牢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合理预计财政收入和支出,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学安排支出政策,把好支出关口,同时加大开源挖潜力度,统筹政府资金、资产、资源等要素,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确保财政可持续。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1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