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王小龙:春节我在岗,鄱阳湖守护候鸟不打烊

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正当万家灯火团圆的美好时刻,鄱阳湖畔,凛冽的寒风中,有一个人身着迷彩服,脚穿高筒靴,不停地移动着望眼镜,目不转晴地注视着湖区的候鸟。

【新春走基层】王小龙:春节我在岗,鄱阳湖守护候鸟不打烊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2-10 13: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正当万家灯火团圆的美好时刻,鄱阳湖畔,凛冽的寒风中,有一个人身着迷彩服,脚穿高筒靴,不停地移动着望眼镜,目不转晴地注视着湖区的候鸟。

他就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层巡护员王小龙。这是他第35个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岗位默默奉献,呵护着鄱湖越冬候鸟的安全。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不仅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又是国际重要湿地、全球重要生态区。每年冬春,60多万只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东北沼泽和西伯利亚荒野的珍禽候鸟飞临鄱阳湖越冬。 

王小龙,一位母亲湖的赤子,35年的坚守,用真挚的爱呵护着鄱阳湖美丽的生灵,默默奉献出自已的青春和热血。

1986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工作,自从踏进保护区那一刻起,他就对鄱阳湖不离不弃,一直守护着鄱阳湖、一直把越冬的白鹤等鸟儿当作自己的亲人来对待,甚至晚上做梦,梦里都是这些鸟儿。

每天天还没亮,王小龙迎着寒风刺骨徒步巡湖,越洲涉水,艰难地行走在湖滩草地上,来记录候鸟鸟儿们的来来往往,保护珍禽候鸟在鄱阳湖安全越冬。巡湖中,口渴了,喝口凉开水;饿了,啃上冰冷的馒头;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会儿。保护好鄱阳湖、保护好鄱阳湖里的鸟儿都是王小龙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以党员的忠诚,过硬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的基层保护站工作至今已35年了。

35年来,他工作无怨无悔,有时候情不自禁地感到内疚不安的是,他对家人付出的关爱太少太少;35年来, 因为他常时间不在家,像对孩子读书、成长等方面,几乎没有尽到过父亲的责任,对爱人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职责。对生前长期卧病在床八旬有余的父亲没有尽到做儿子的孝心。

在坚守湖区一线的35年时间里,他以舍家为湖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的执着,守护着鄱阳湖的良好湿地生态,成为远近闻名的候鸟“守护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令人叹服的精神风貌。王小龙不畏艰苦,不嫌繁杂,经常风餐露宿,带着干粮在鄱阳湖巡湖,忠实呵护珍禽候鸟。几十年的巡湖工作,王小龙与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次为了救一只受伤的小白鹤,他不慎滑进了齐腰身的沼泽里,他大呼“救命。”一村民闻声赶来拉他,他却说,“先救鹤。”从沼泽里出来后,他抱着小鹤跑回站里,给小鹤包扎伤口,买来小鱼和玉米喂它,放飞的那天,小鹤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他,然后恋恋不舍地飞向远方。王小龙先后救护放飞了300多只鸟类。2019年冬天的一天,王小龙巡湖时不慎摔伤,经省医院诊断左臂粉碎性骨折,石膏没拆,他就吊着绷带,又开始巡湖了。

他不怕生命危险,与不法分子正面斗争过,从他们手中抢回了几百只鸟,他也遭到不法分子的恐吓,说要“捅他几下”,甚至连家人的正常生活也受到影响,一天到晚为他提心吊胆。为保护优美的生态环境鼓与呼,为宣传保护生态理念,他深入湖区内村庄、社区和学校,挨家挨户,上船登艇,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讲保护区政策法规,呼吁大家共同营造爱鸟护绿良好环境。

为了保护候鸟,他经常是两3个月不进家门,几乎年年的春节等节假日都在湖区与候鸟共同度过。35年如一日守护鄱阳湖,徒步巡湖40多万公里,相当绕地球10多周。王小龙就是这样,用一位基层普通巡护员真挚的爱呵护着鄱阳湖美丽的生灵,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默默奉献出自已的青春和热血,王小龙先后被评为“鄱阳湖十大环保卫士”“江西最美环保人”“江西最美的林业人”。(邱恒伟、王小龙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