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朱虹:加快推进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

国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重要山脉和森林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特征、长度超过500公里、主要供人们以徒步形式深入体验大自然的带状休闲空间,对内可供游客观赏,对外展示国家形象。

全国人大代表朱虹:加快推进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

来源: 江西风景独好
2021-03-04 11: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国家森林步道是指穿越重要山脉和森林区域、具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特征、长度超过500公里、主要供人们以徒步形式深入体验大自然的带状休闲空间,对内可供游客观赏,对外展示国家形象。同时,国家森林步道可以延伸至欠发达人口分布区域,将在带动沿途乡村的振兴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快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对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国家森林步道。2019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把“森林步道”纳入林业建设范畴。国家林草局和各相关部委把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相结合的重要抓手,发布了《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探索推进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2017年首批国家森林步道公布以来,我国已公布了3批12条国家森林步道,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武夷山、罗霄山、天目山、南岭、苗岭、横断山、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沿线途经20个省份,全程超过2.2万公里。

  ▲第一批发布的国家森林步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参与长距离野外徒步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推动形成我国的国家森林步道体系正逢其时,正因如此,自国家林草局举起这面大旗以来,各地和各界反响十分热烈。北京、福建、海南、吉林等省都把推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临湘段已陆续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福建段)已通过专家论证,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广大徒步爱好者对国家森林步道发展翘首以盼,国家森林步道成为各类主流媒体和其他媒体宣传报道的一个热点,很多企业、高校、社团也把目光投向该领域,都希望为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贡献力量并分享其发展的红利。但尽管如此,与我国发展国家森林步道具备的良好自然人文资源、旺盛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期待相比,我国国家森林步道的总体进展滞后。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规划引导,进行科学布局

  井冈山

以“国家主导、规划引领”为基本原则,由国家林草局、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认真梳理我国著名山脉和典型森林区域的自然和森林景观资源、历史与生态文化资源,统筹编制全国国家森林步道发展规划。同时,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各自区域的森林步道建设规划。

健全顶层设计,出台扶持政策

  明月山

国家森林步道串联多个省区,其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很难统一推进、协调实施。因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家生态建设基础设施进行立项,并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自然资源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及配套驿站建设列入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部需将相关建设列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国家森林步道体系建设中的土地使用、环境评价、项目许可、工程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完善配套设施,促进产业发展

武功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农业农村部需将相关国家森林步道建设作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完善森林步道周边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对步道周边的一些村庄或小镇进行改造升级,发展成为步道的补给点,为徒步者走上或者走下步道提供必要的交通接驳或食宿等生活服务,并逐步推进国家森林步道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结合国家森林步道资源情况,设计多样的旅游线路,开发丰富的旅游产品,支持森林步道与旅游、康养、游学相结合,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优先扶持老区,服务乡村振兴

  铜钹山

目前,有4条国家森林步道途径江西,分别是罗霄山、武夷山、天目山和南岭国家森林步道。途径区域多为植被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但也多为生产条件较差、经济欠发达的老区苏区。为巩固这些区域的脱贫攻坚成果,在国家森林步道建设顶层设计、项目立项、财政资金和基础设施投资安排等方面,需优先支持江西森林步道和驿站体系建设,并重点将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示范步道。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