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

支月英代表表示,各地在实践中利用“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多种方式开展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活动,弥补家庭教育不足,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因办学经费无保障、工作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很难形成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3-05 08: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极易出现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甚至遭受不法侵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确保了他们尽可能地享有公平的教育。特别是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基本遵循。

3月4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各种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隔代监管问题多。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照管,这些人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只能管着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经验。据调研,部分家庭因溺爱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现象,也有因监护人自身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潜移默化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二是人格教育有短板。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社会和家庭共同责任。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沟通和交流,很容易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和自卑的心理,甚至还有少数儿童因此变得冷漠和自私。

三是假期监管有漏洞。在校期间,留守儿童在学校可以得到较好的管理和监护,但假期特别是暑假,孩子的学业、安全监管都存在问题。根据调查,各地因监管不严、不力,溺水事件也时有发生,令人十分痛心。

支月英代表表示,各地在实践中利用“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多种方式开展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活动,弥补家庭教育不足,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因办学经费无保障、工作人员不足等因素影响,很难形成长效机制。

为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支月英代表建议:

1.加强统筹规划。国家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对“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等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进行顶层统筹谋划,明确建设标准和经费、人员保障措施等,明确由地方政府统一建设和管理,确保机构能正常、长期运行。

2.加大督查力度。在国家层面加大对地方政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配备、实行教师编制倾斜和建立健全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机制建设等情况的督查,确保中央的有关政策要求能够落地生效。

3.强化监管责任。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家庭所在社区或乡镇相关部门要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指导监护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多与孩子沟通联系,多给予孩子关心和温暖,同时主动与老师加强沟通,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