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产业发展有望带动江西省GDP增长近千亿元

低空产业发展有望带动江西省GDP增长近千亿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6 14: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开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释放现有的低空空域资源,探索低空空域管理的有效模式,为通航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江西省获得改革试点省份,是中央空管委赋予江西省的政策红利,充分用好这个政策红利,必将为江西省通航产业快速发展带来重大先机。”在8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瞿小华告诉记者。

瞿小华说,通过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将有望取得有利于江西通航产业发展的三大成果。

一是有利于实现江西省低空空域资源利用的精细化和常态化。既然是试点,就可以打破原有的法律法规及体制机制的束缚,为改革现行开道让路亮绿灯,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江西境内的低空空域需求。通过在江西省境内3000米以下划设管制、监视、报告空域,形成军民协同、灵活转换、无缝衔接的空域使用模式,实现江西省境内低空空域资源的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切实满足通用航空等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二是有利于实现江西省低空空域飞行管理服务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当前,我国低空飞行活动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理模式,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通航产业的正常发展。比如,我国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数量逐年递增,但登记在册以及操控许可证的数量远低于飞行器数量,这意味着大多数低空飞行器游离于监管体系外,在监管范围内属于“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黑飞”现象,这一无序管理现状给合法合规的飞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通过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规范无序管理的现状,切实改进和完善管理与服务,实现低空飞行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有利于快速释放通航产业的市场需求。通过改革试点,形成军地民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高效的通航监管服务体系,保障江西省低空飞行任务的可控化、精细化、常态化,根本解决通航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快速释放通航市场需求,快速激活通航产业发展潜能,实现通航产业井喷式增长。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低空市场需求开始向高峰“冲刺”、与国际接轨,经保守测算,低空产业的发展有望带动江西省GDP增长近千亿元,进一步形成江西低空经济繁荣发展的先发优势。

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处长郭卫泉说,空域的划设涉及到空防安全、飞行安全等,同时面临多方的空域需求冲突,协调难度大,空域的合理划设显得非常困难。但是,东部战区空军对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工作予以了非常大的支持。经反复论证,多方协调,军地已就第一阶段空域划设形成共识。今年5月,东部战区空军参谋部发文批复同意在江西省域内划设7个临时空域和2条临时航线作为本次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第一阶段空域。7个临时空域分别是瑶湖地区、吉安地区(2个)、浮梁地区、瑶里地区、鹰潭龙虎山地区和南昌高新地区,2条临时航线分别是吉安通用机场至瑶湖机场、昌北机场至井冈山机场等两条低空目视航线。第一阶段试点空域划设是本次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关键,此次获批可谓破冰之举。

下一步,根据改革试点批复方案,第二阶段主要是在1000米以下空域实现覆盖江西省主要城市及景区范围,基本满足江西省商业性消费航空服务、通用航空临空产业、航空装备研发制造发展需要。同时对无人机飞行空域拓展,拓展目前1.8846万平方公里的赣州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空域。第三阶段主要是规划3000米以下江西省内部分地区管制、监视和报告空域分类划设;构建3000米以下通用机场之间、通用机场至周边起降点低空目视飞行航线。

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主任金三元说,为切实做好江西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当前全省机构和编制数紧张的情况下,省委编办于今年4月专门批复同意成立了“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作为全省通用航空飞行的协调和服务平台,为通航用户提供任务审批、飞行计划、航空气象、航空情报、飞行情报、告警及协助救援等“一站式”服务,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高效、有序。

其主要职责包括:根据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授权,负责江西省低空空域协调管理,按照相关运行管理程序实施空域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协同运行空域信息;负责飞行服务站的日常运营管理,受理飞行任务、飞行计划申请,提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监控管理区域通航飞行活动以及低空空域使用情况,汇总飞行服务站数据信息,收集上报飞行情报等原始资料,协助对无人机等“低慢小”航空器飞行实施监管,评估通用航空使用空域效率并提出改进建议。

与此同时,江西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将纳入我国民航管理体系,响应“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号召,成为民航部门职能延伸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为通航发展松绑减负,使通用航空更好地飞起来,强起来,兴起来。

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协调处处长张桂春说,通用机场是通航产业发展的基础,是通用飞机能够飞得起和落得下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优化全省通用机场布局,指导全省通用机场有序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通用机场体系,今年年初,经报请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了《江西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修编》。

第一,发展目标方面。主要分近期到2025年和远期到2035年两个阶段,到2025年,全省A类通用机场数量达25个,基本实现所有地级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初步形成集短途运输、公共服务、通航消费、飞行培训、应急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通用机场网络体系,推动干支通、全网联,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应急救援的需要。到2035年,全省A类通用机场数量达48个,实现所有地级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基本实现民用机场运输服务覆盖全省,形成与运输机场有效衔接、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网络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第二,布局方案方面。在充分利用运输机场开展通航服务的基础上,以50公里为覆盖半径,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布局,一是尚未布局运输机场的设区市;二是地面交通不便、运输机场按100公里范围覆盖不到的县市区;三是满足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需要;四是满足航空、旅游、农林等产业发展需要;五是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或已明确投资主体的县市区。对空域条件差的县市区,原则上不布局通用机场。规划到2035年,全省形成“948”的通用机场格局,即由9个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功能、48个通用机场组成通用机场主干网络,若干个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为补充的通用机场网络体系,48个通用机场中,在11个设区市各布局1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基地型通用机场,对于具有短途运输功能、大型直升机驻场开展应急救援的基地型通用机场原则上建设A1级通用机场。

第三,建设任务方面。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通用机场建设。根据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推进情况,规划近期到2025年,重点推进20个通用机场建设,一是选址等已获中央军委批复的通用机场;二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0〕5号)已明确需要建设的通用机场;三是地方政府积极性高且已明确投资主体的通用机场。其他23个通用机场安排在2026年以后,根据项目推进情况,如条件成熟,也可提前到“十四五”实施。

民航江西监管局空管处处长刘少华处长表示,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提升和完善行业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2018年,民航局印发《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是我国通航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是明确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四大原则。《方案》提出体系建设遵循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分级管理、分类服务;数据共享、信息互联;行业引导、社会管理等四大原则。

二是明确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目标。《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中国将初步建成三级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为低空飞行活动提供有效的飞行计划、航空情报、航空气象、飞行情报、告警和协助救援等服务。到2030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覆盖低空报告、监视空域和通用机场,各项功能完备、服务产品齐全。

三是明确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布局和功能定位。《方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三级体系,包括国家级、区域级和服务站(即:省级),其中,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和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分别依托民航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建设。

四是明确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内容。《方案》提出提升航空情报服务能力、提高低空通信监视能力、提升低空航空气象服务能力、完善飞行计划管理、建立低空飞行服务法规标准体系5方面子体系建设的任务。

五是明确了低空服务保障体系的归属定位。《方案》提出,低空通用航空飞行服务体系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民航行业管理,由民航局统一实施监督管理。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民航江西监管局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职责,靠前服务,协调军、地、民三方一体研究,共同发力,梳理重点,疏通堵点,攻坚难点,解决痛点,具体而言:

首先是加强与政府的协同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在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和建设,民航主要负责运行规范和标准,负责技术支持和行业监管。按照《方案》的整体要求,研究确定推进计划,抓紧建立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配合做好江西地区飞行服务站规划。

其次要加强与军队的协同保障,实现效应最大化。军队、地方和民航要“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共同协调空域的划设和使用,研究空域的保障,充分反映和维护各方的利益。加强推进建立军地工作的机制,健全完善军地民协同运行机制。这方面,一些兄弟省市进行了有益探索和试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三是加强民航空管系统与飞行服务站的协同运行。协调配合华东地区管理局加快制定飞行服务站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好服务站设立的备案审查、运行前符合性检查等工作,落实管理对接。加快服务站与地区中心的互联,推进技术对接。做好服务站与空管系统的信息引接,协助配合政府推进和军航单位的对接,理顺空域使用、飞行计划、飞行动态管理流程,实现运行对接。(王健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