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江豚“微笑”保护美丽鄱阳——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假期间,由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组成的“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队走进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康山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守住江豚“微笑”保护美丽鄱阳——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8-29 17: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暑假期间,由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组成的“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队走进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康山乡,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的学生周洁,是“微笑天使” 渔村振兴服务队的发起人。从大一开始,周洁就成为了一名保护江豚的志愿者。“我们这次渔村振兴三下乡活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家乡原来还有这样江豚一种可爱的动物。但是他们的数量那么濒危了,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自发地开展行动,来帮助江豚更好地在鄱阳湖这片家园生存下去。”

“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队请江豚保护志愿者讲述江豚的生存状况。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还深入渔村,将自己设计的保护江豚的海报,送给村里和当地学生。

为深入了解康山乡贯彻“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等情况,江西农业大学“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队还与江豚保护志愿者叔叔们一起出船巡护。大家见到了数对母子豚在船周围嬉戏。动物们安然自在温馨的场面令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江西农业大学学生刘常权说,“同学们跟着当地江豚保护志愿者一起走进鄱阳湖出船调研体验的时候,正好看到江豚浮出水面,特别开心,不停地拍照、拍视频,并通过微信与亲朋好友分享。”

余干县康山乡江豚保护志愿者袁文斌说,“我很愿意把我知道的有关江豚的知识分享给这么多孩子,让他们也保护好我们鄱阳湖的江豚。”

据了解,在2017年,康山乡本地渔民自发建立起江豚巡护团队——康山巡护队,为鄱阳湖环境改善尽一份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清澈的“母亲湖”。巡护队每天在鄱阳湖上游江豚湾附近水域出船巡护,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发现并处理湖区违法捕捞、劝阻垂钓,监测江豚和候鸟等野生动物的生存情况,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带动更多人守护鄱阳湖生态。目前,巡护队共有4名渔民巡护员和13名渔民志愿者。

“微笑天使”渔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告诉记者,“我们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当地多数人与江豚的生命交集很小,实际能参与到江豚保护中的人更少。这是江豚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现状。”不过,随着“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进入媒体宣传中,现在再提到江豚,许多人对江豚也不那么陌生了。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目前最大的通江湖泊,被称为江西人民的“母亲湖”。鄱阳湖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级保护动物和濒危野生动物的家园。江豚便生活在这个鄱阳湖家园里。

据悉,长江江豚在鄱阳湖分布有457头,约占据我国江豚数量的一半,且由于鄱阳湖与长江相连通,鄱阳湖因此也是长江江豚的重要迁移通道和分布区域;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的康山乡,又是鄱阳湖的江豚“聚集地”。据考察,康山水域的江豚数量可达100余头,所以说明康山水域对鄱阳湖江豚生存的重要性。(江豚乐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