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整版关注中医药强省建设:“望闻问切”江西中医药

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海波  不仅是中药材种植,中药制造业也存在类似问题:有比较优势,也存在差距。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海波  此外,我省中医药创新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

江西日报整版关注中医药强省建设:“望闻问切”江西中医药

2021-09-14 11: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

“望闻问切”江西中医药

——探寻如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

江西日报记者杨惠珍 龚艳平

白露过后,橙黄橘绿,丰收时节让人充满期待。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建设一片火热,南城县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满目青翠,华润江中药谷无人生产车间里机械手正忙碌着,各地医院里热敏灸艾香袅袅……连日的采访,让记者感受到了当下江西中医药的强劲脉动。

江西中医药,风景正好。近年来,江西开始了一场以中医药强省为自觉追求与责任担当的生动实践。这其中,既有省级层面宏观政策的密集出台,也有各地的积极响应,既有大到政府企业千亿元投入的大手笔之作,也有小到农户一亩三分地中药材种植的小成本实践,“大珠小珠落玉盘”,汇聚成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磅礴力量。

  ▲无人机航拍华润江中药谷。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引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强省战略,省政协站位江西、比较全国,围绕促进江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聚焦我省“十四五”加快建成中医药强省需要重视的六方面关键问题,从2020年至2021年历时20个月深入调查研究。

调研组始终把握凝聚共识与建言资政“双向发力”的政协视角,既着眼一分为二“怎么看”,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广泛凝聚发展共识,又立足实事求是“怎么办”,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个导向,集思广益建言谋策。调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省内省外相结合、民间探访与高端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摸得透”“研得准”“讲得对”。调研报告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思考;既指出江西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又为江西中医药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既站位江西思谋江西中医药发展,又跳出江西服务全局战略实施。

江西中医药历史有多牛?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孕育了独特的“江西中医药”品牌。

说起江西中医药古代辉煌史,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不假思索、如数家珍,让人听起来豪气顿生——

江西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中医药界占有重要地位。自汉魏以来,江西诞生了中医名家近千人,编撰有目可查的医籍近千部。东汉道家葛玄在樟树阁皂山炼丹治病,开创了江西中医药之先河。三国时期,与张仲景、华佗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的董奉,创造了“杏林佳话”。发源于抚州的旴江医学,是中医医学重要流派之一。中国四大传统炮制流派中,“樟树帮”“建昌帮”有其二,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说,绵延千年的“樟树帮”“建昌帮”独特的中药加工炮制技艺仍历久弥新,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医药发展。中医药著述繁多,江西历史上有医籍700余种,影响远播海内外。

  ▲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白芍飞上天”。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

作为江西中医药的代表,樟树药业始于汉晋,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有“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称,中医药流通辉煌史历经1800年而不衰。江西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刘红宁说,从“四大药都”(江西樟树、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河北安国)比较来看,樟树的优势有三点:樟树药市的历史时间是最长的、樟树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与炮制技术密切相关、樟树是“长江以南唯一药都”。千年药都樟树在当代仍充满活力,一年一度的樟树药交会吸引着南北各地药商,被誉为中医药交易“永不落幕的盛会”。

江西中医药源远流长。回头追溯的话,旴江医学无疑是这段历史长河中辉煌的一页。旴江医学关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思想,传世千年,至今仍未过时。江西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国家级名中医谢强自幼在临川长大。据他最新考证,旴江医学从西汉至民国有医家2016人,群星璀璨。

江西中医药有过辉煌时代,令人津津乐道。这些早已融入江西历史文化血脉中的医药文化符号,既是资产,也是重担。如何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瑰宝,是江西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江西中医药现在怎么样?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江西中医药的精彩,仍在继续。

在赣江新区的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内,一个银白色的大型装置格外显眼。这个被誉为科创城“镇城之宝”的就是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7月28日至30日,2021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期间,嘉宾受邀前往科创城参观,该装置备受关注。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预研中心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可以系统化研究天然产物、中药物质结构和组成功能的大型科学研究装备,也是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多维多通道中药车间,能够将中药多种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实现中药重大基础科学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落户南昌,将为江西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中医理疗。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梁振堂

走在德兴市花桥镇中心卫生院,一阵阵艾香伴随着清风吹来,循着艾香来到中医馆艾灸体验馆,里面围满了来体验热敏灸的村民。近年来,江西中医药的科研成果在赣鄱大地遍地开花,惠及无数百姓。热敏灸技术是众多科研成果中的一颗明珠。“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热敏灸技术目前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50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患者350多万例,已和葡萄牙、瑞士、瑞典、突尼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

江西中医药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有过无数的精彩表现。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和热敏灸,则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两笔。

江西生态好,中药材资源丰富。老百姓形象地说,在江西,“一屁股坐下去就有18味中药”。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省药用中药材资源共380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药材2840余种,全省道地药材20多种。全省中药材种植从2017年的97.63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310余万亩。中药材种植只是我省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9年部分省份中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比较。(省政协调研组提供)

  ▲2019年江西省五大中成药年销售额

  ▲江西省2017-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江西是全国为数不多具备中医药制造、种植、加工、流通完整产业体系的省份。这些年,江西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江西中医药,在新时代更添新活力。

江西中医药的精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020年1月27日,我省最早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罗某出院,中医药功不可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良徛及其团队自拟方剂“温肺化纤汤”,成为疫情期间江西首个获批的中药院内制剂。面对疫情,江西中医以过人的胆识、无畏的担当和精湛的医术,在实践中探索出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全国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贡献了“江西方案”。疫情发生后,我省推动中医药全程有效参与,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中西医结合定点救治医院,在全国较早提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策略,中医药参与治疗有效率达98.3%,赢得广泛赞誉,写下了一段当代“杏林佳话”。

中医药抗疫实战,展现出独特优势,发挥了显著功效,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和全球疫情态势发展,中医药受到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和发展黄金期。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江西,振兴发展中医药,“天时、地利、人和”兼得,“万事俱备、不欠东风”,应更为主动抢抓战略机遇。

江西中医药“痹症”有哪些?

中医讲“痛则不通”,症结在经络痹阻。虽然近年来我省中医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是江西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痹症”,也是我省需要着力破解的问题,打通“经络”,才能敞开中医药“活力之门”。

赣鄱大地百草香。江西中药材种植面积连年上升,但从种植规模看,“偏小”的局面仍未扭转,仅居全国20位上下,且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份的差距都在倍数以上。除了“小”,我省中药材也呈现“弱、散、软”态势。从药材品牌看,“偏弱”的影响仍未改变,缺乏像“云南田三七”“长白山人参”等在全国叫得响、价值高的品牌,江枳壳、江栀子、江白术等道地药材影响力逐步弱化。从经营组织看,“偏散”的现象仍较普遍,大量农户还处于独立经营或联户、联组的松散状态,生产操作不合理、产量低,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与市场衔接不紧密、融合度差。从产业韧性看,“偏软”的特征仍然明显,受自然灾害和市场行情影响大,价格不稳定,中药材种植农业保险“覆盖面”“兜底率”不高,药农“丰年不敢扩种,歉年一割出局”。

  ▲南城县打造“建昌帮”中医药特色小镇。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海波

不仅是中药材种植,中药制造业也存在类似问题:有比较优势,也存在差距。江西中药主营业务收入以及龙头企业实力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山东、广东等中医药发达省份差距仍较大,占全省GDP比重和增速也有待提升,实现千亿元产业目标仍需努力。江西有“樟树帮”“建昌帮”金字招牌,手握全国1/3的药酒批文、300多个中成药批文,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将其转化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中医药产业链条完备,但发展并不均衡,与中药制造业密切关联的中药材种养相对落后、中医药服务业不突出,相互融合、支持力度欠佳。

樟树是唯一被冠以国字号的“药都”。2019年樟树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额约50亿元,远落后于安徽亳州(300亿元)、四川荷花池(200亿元)等地。这是我省中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温不火”的一个方面,其表现还在:物流基地数量偏少,全国90个国家级中药材物流基地(含产地加工、质检、仓储、养护与运输等功能)布局已经完成,甘肃有9家,江西仅4家。

  ▲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展示。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海波

此外,我省中医药创新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江西中医药振兴发展,要干的“硬活”还很多,该破的“难题”仍不少,要走的前路尚艰辛。

江西中医药未来怎么办?

明所从来,知向何处。

江西要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既要善讲古代的“传奇故事”,又要写出当代的“现实经典”;既要守正,守好江西中医药的传统与优势,也要创新,补齐江西中医药的短板和不足。

来到龙虎山脚下,远眺附生在崖壁上的一排排铁皮石斛,黄灿灿的花儿犹如满天星。龙虎山推广种植2500万株山石崖壁铁皮石斛,药材回归了自然、提升了品质,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调研组表示,我省应秉持“药材好,药才好”理念,注重提升中药材质量,推动从“种药”向“种好药”提升。在中药材种养加工方面,调研组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根据“道地性”聚集“赣药材”优势品种,着力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产地”向“产区”发展;强化“卖产品”优于“卖原料”理念,持续推进品牌塑造和精深加工,推动中药材从“扎捆出售”向“含着金汤匙”转变;“政府扶持”“市场保险”双管齐下,推动中药材种植养殖从“靠天吃饭”向“稳健发展”迈进。

  ▲华润江中药谷全机械化生产车间。 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洪子波

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一年卖出2亿盒。从复方草珊瑚含片到健胃消食片,再到中国航天员专用航天食品参灵草口服液,江中集团依靠一个个“拳头产品”,逐步发展为国内OTC(非处方药)行业领军企业。专家建议,我省应做好“名牌”文章,用名企名品引领产业做强做大,全力扶持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龙头企业”“拳头产品”。在中药制造业方面,除了做好“名牌”文章,还要做好“集群”文章,推动中医药产业进一步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做好“化用”文章,用传统经典名方撬动产业做强做大,向传统工艺、老字号药方、药品批文要效益;做好“融合”文章,发挥好中药制造业承上启下、融合振兴全链的作用。

仁和集团的二次创业——“叮当快药”,在网上再造一个“仁和”。2015年创立的“叮当快药”,以“药厂直供、网订店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医药新零售模式,运用电子围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28分钟送药上门,已成为网上购药的代名词。因此,我省需要大力开拓中药材交易市场,做大交易量,让江西中医药“叫好又叫卖”。在中药流通方面,要建设一批现代仓储基地、物流中心,让中药材“贮存好”“市场俏”;搭建可追溯平台,严格标准强化执法,让群众“放心买药”“买放心药”。

  ▲江西杏林白马药业的药品生产流水线。摄影│伍侠

江西中医药大学牵头申报“江西省中医病因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以临床为导向,围绕中医病因生物学基础打造核心能力和技术,探索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医病因的方法与路径,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医病因研究平台。近年来,我省在中医药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是其中之一。在中医药创新方面,调研组建议,在可行可试的领域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打造中医药制度创新“试验田”;以“中国药谷”的高标准推进中医药科创城建设,激发国字号平台“裂变效应”,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多措并举切实增强中医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推动我省成为国内中医药自主创新“新高地”;探索实施科研孵化在中医药科创城、沿海地区,生产转化在省内市县、企业的“双飞地”发展模式,推动中医药成果转化能力有新突破。

江西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便是在人才、药品、技能、机制等方面,取精去糟、优胜劣汰、推陈出新的历史再造,从而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潮流涌动向前。

江西中医药,未来可期。

观点声音

中医药强省战略并非权宜之计,亦非一家之举,而要形成各方协同、各级有责,指导与督导结合,量增与质升齐备的大环境。给江西中医药的健康快速发展开出良方并非易事。中医药不能限于单一产业范畴,应从关联度和惠及面来考虑,我建议:

要着眼于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全国已超一万亿规模,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经济潜力大,有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前景非常可观。因此,要调整重编我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策略。

中药材的种植应科学规范、因地制宜、专业指导。面积是基础,品种是关键,道地是方向。在近几年扩大、推广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回顾与评估,形成更加合理的布局,确保从源头上防止“以量冲质”“以速求快”“以药伤医”之隐患出现。

中医服务业发展先要在中医院的数量上有适当增加,每个县区必须拥有一家公立的中医院,这个标准还应具体化,并逐年提高管理等级、业务水平和配置条件。

在全国率先放松民间确有专长的中医师的考核和聘用政策。这对扩充中医师队伍人数,尤其是丰富基层中医服务力量,激活民间中医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包括中医院的院内制剂也要“放一马”“开闸门”,让这些经过多年临床试用有效且廉价的“好药”得到更广泛、更顺畅的使用。

——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省卫健委原主任 丁晓群

  ▲广昌泽泻中药材种植基地。摄影|特约通讯员曾恒贵

他山之石

首家中医药世界500强企业

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日前对外发布,广东大型制药企业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药集团”)位列第468位,成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首个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为何花落广东?这与广东中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企业研发创新力活跃,以及国家和广东省政府持续多年强力推动、帮扶有关。近年来,广东持续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于2006年启动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十三五”期间,广东中药工业年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首位,省内有16个中药中华老字号,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广药集团拥有上市公司“白云山”及30多家企业,已形成大南药、大健康、大商业、大医疗4大业务板块,在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药商业等领域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杨惠珍 龚艳平)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