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于九月底在全省正式全面上线运行

江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于九月底在全省正式全面上线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15 16:00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9-15 16: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财政部决定在全国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目的是用系统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制度,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预算制度+信息技术”的管理机制。江西省于2020年启动,历时2年,历经项目立项、研发、测试、试点等多个阶段,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这个月底,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就要在全省144个行政区划、3万多个预算单位正式全面上线运行。9月1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朱斌告诉记者。

朱斌表示,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按照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的原则,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等各个业务环节按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范,建设贯通各级政府的财政 “云平台”。

简要地讲,就是要实现 “三个统一”。一是统一业务流程。将过去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财政业务操作办法进行统一设计,重塑成一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二是统一技术标准。制定财政业务操作系统的统一标准,将过去分散在各层级、各业务部门、各预算单位众多繁杂、各自独立的软件系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整合,同时还要将债务、资产、绩效、政府采购等相关业务系统深度融入,打造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解决纵向上财政各项数据难以追踪和汇总,横向上业务衔接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三是统一操作平台。采取省级数据大集中的管理模式,对标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搭建一个全省统一的预算管理业务操作平台,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各级预算单位统一通过该平台办理财政预算管理各项业务。

朱斌说,“这次我们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在预算管理理念和方式上有很多深刻的变化,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有很大的创新,实现了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实际上这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一次自我革新,也势必对各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带来一些影响和变化。”

据介绍,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江西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和统筹疫情防控等实际困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一是坚持高位推动。二是精心组织实施。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印发致预算单位的一封信,向预算单位宣传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和工作要求,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

朱斌表示,“目前,我们正在集中全力推进全面上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仅是财政管理信息手段的革新,更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力支撑。和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相比,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转变。二是管理方式改变。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对所有预算支出实施项目化管理,这是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变。所有需要预算安排的资金必须先纳入预算项目库,没有入库的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此外,在目前预算管理范围的基础上,还要将部门和单位银行账户的资金收支情况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预算完整性。三是管理效能提升。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全省大集中,获取数据更快、更准、更全,所有业务流程可追踪、可追溯、可约束;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双监控”,实现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搭建了一个全省统一的财政云平台,预算单位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效率大大提升。

江西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苏昌平表示,“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只是业务流程和技术标准的集中统一,不改变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和责任,也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在项目申报上,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单位项目谋划要更早。二是项目必须进入财政项目库。坚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资金跟着项目走”的理念,所有预算安排必须从项目库选取项目,未入库的项目不得安排预算,杜绝预算安排的随意性。三是入库项目要有绩效。在资金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用款更便捷。一体化实行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取消了用款计划编制,合并了支付方式,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和实际需要,足不出户即可全天候办理用款业务,实现“人不跑腿、数据跑路”。二是单位自主权更大。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资金用途等事项的,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线上调整,不需再现场办理。三是对年终结余结转资金自动收回。通过系统设置,年终系统会自动计算各单位结转结余资金,除科研项目资金外,不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自动收回财政部门,提升了工作效率。

苏昌平说,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虽然简化了资金申报使用的流程,但对资金监管的力度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一是强化了系统约束控制。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贯穿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报告等管理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自动记录指标分解、下达、调整、执行和结转结余全过程,实现预算资金全链条清晰可查、全流程可追踪和控制,真正实现无预算不支出的约束控制。二是强化了绩效目标管理。项目库对预算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应结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提前研究谋划项目,常态化开展项目申报和评审论证,实施绩效目标管理,未按要求设定绩效目标的项目不得纳入项目库。新出台重大政策对应的项目还需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三是强化了资金动态监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实时动态监控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行了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跟踪反馈,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防止财政资金滥用行为,建立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确保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据了解,按照财政部的部署,江西省从2020年开始启动,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 准备阶段,集中在2020年。主要做了几项工作:4月份,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8月份,研究制定全省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12月份前,完成系统立项、招标、研发、测试、培训等工作。试点阶段,集中在今年上半年。1月1日,在省本级、南昌经开区和明月山风景区试点上线;6月初,在南昌市、抚州市、赣江新区本级及所属县区扩大试点,完成了财政部确定的目标任务,其中:基础信息、项目库覆盖率达到100%,2021年预算执行覆盖率20%以上,单位会计核算覆盖率10%以上。扩面阶段,集中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初。8月底前,全省各级启用一体化系统编制2022年部门预算;9月底前,在前期试点扩面的基础上,其他市县2021年预算执行全面上线,覆盖率达到100% ;明年1月1日起,省、市、县、乡各级全面启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同时加速推进债务、资产等相关软件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