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多年的怨气消除了。心情好,干活更有劲。”在抚州市临川区河埠乡油顿村的水稻田里,村民章国华看着即将成熟的水稻,脸上满是喜悦。
几年前,章国华和邻居舒小林因耕地地界纠纷闹得十分不快。两家长期互不来往,见面也跟仇人一样,关系一直很紧张。
“多亏了村里的‘乡贤说事堂’,要不然我们两家真的要老死不相往来啊。”舒小林说。去年,油顿村成立了村民“乡贤说事堂”,专门调解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乡贤说事堂”设有法律顾问、民情调解员和村民代表,目的是通过法理和情理双管齐下,迅速化解矛盾化解,实现邻里和谐。
据了解,“乡贤说事堂”的法律顾问由乡政府司法所派驻。在村民遇到法律问题时,负责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和诉讼程序,引导村民走正常途径解决纠纷。对于情绪激动、准备发生冲突的纠纷,法律顾问及时向双方陈述利害,有效避免事态升级。有法律,也要讲人情。“都是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用感情有时候更能够取到调解的作用。”油顿村党支部书记刘园清说,该村选择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担任义务调解员。在调解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情谊、谈道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调解效果。
“我们了解了章国华和舒小林的情况后,前后五次到他们家里,村里还安排两人坐在一起谈了三次。把事聊开了,心也敞开了,知道再闹下去百害而无一利,都各自让步。”调解员杨正辉说,其实他们都想和解,就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说破。调解的时候正好利用他们多年的邻里情谊,化干戈为玉帛。
“乡贤说事堂”正确处理了情与法的关系,深化了德治和法治,切实打通了村民与村民、村民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渠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同时,油顿村还推广“红黑榜”、村规民约等一系列移风易俗举措,乡风更加文明,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自“乡贤说事堂”成立以来,该村共化解矛盾纠纷29起,帮助村民解决法律问题13个。
不闹矛盾了,有事也不用上访了,村民们都一心一意想着致富。村民刘小纯以前不愿意干活,一碰到什么事情就四处告状,家里一贫如洗。如今,有苦不用到市区诉求,村里就帮助他调解好了。怨气没了,心头顺了,刘小纯加入村里的灯心草合作社,专心种植灯心草,转变成为村里最勤快的人。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等公益事业,为美化家乡出力。
有了和谐的环境,乡村振兴就有了基础。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形成西瓜、南丰蜜桔、灯心草等多个生态产业,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章晋辉、杨小金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