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江西发布“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30 11:3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10月2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近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江西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江西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在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曾传美,省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处长操秋阳,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朱世鸣,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肖守渊,省中医药管理局产业促进处处长刘希伟介绍了两个《规划》具体内容和亮点特色并答记者问。

曾传美说,《江西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首次从事业、产业、教育、科技、文化5个方面,提出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资源、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产业等6个方面23个发展目标。比如:人均预期寿命将从2020年的77.2岁提高到78.6岁,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国家卫生城市覆盖率超过80%,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控制在27%左右。规划从发展更加安全、生活更加美好、服务更加优质、产业更加强大、红色卫生文化更加繁荣、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更加现代化等“6大板块”谋划了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深入实施健康江西行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11个方面69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康江西建设、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全面健康保障服务、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11个方面42个重点工程,对未来5年卫生健康发展谋篇布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手段。《江西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主要从机构、床位、人力、设备、技术、信息等6个要素,提出资源配置的宏观要求。在发展目标中,明确了5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比如: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医护比达到1:1.27,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30%。并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等5大体系,分别明确其功能定位、机构设置、资源配置。

相对“十三五”来说,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需求更高,高质量、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增多,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迫切需要加大供给侧改革,加快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两个《规划》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并与“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保持衔接。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是依据《“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编制,侧重卫生健康重大政策谋划和重大项目布局,要解决的是如何“用规划引领发展、用规划引导投资”的问题。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是依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编制,主要是明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功能定位、机构设置,也就是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办什么、办在哪、办多少、办多大”等资源配置问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专业服务系统,形象地比喻,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正如建房子一样需要整体规划,系统集成,比如,公共卫生体系要“补齐短板”,医疗服务体系要“撑高顶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筑牢底板”,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要“精修墙板”,中医药服务体系要“中式装修”,通过各个体系的高效协同,提高服务体系综合绩效。

江西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主要有6个特点:

一是“保安全”底线,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把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放在首位,在疾控体系建设方面,按照“省级强、市级优、县级实”的原则配置资源,其中省级将规划迁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统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探索建立省级区域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布局方面,构建“2+5+N”的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置江西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在省胸科医院设置江西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赣东、赣西、赣南、赣北、赣中等5大区域,依托综合性医院设置设区市级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其他有需求的市县建设若干个区域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重大传染病救治方面,完善省、市、县、乡四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疫情的医疗救治能力。依托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支持省级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感染性疾病楼,支持11个设区市新建或改扩建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传染病专区。

二是“全健康”试点,引入国际“同一健康”理念,在卫生健康、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施人畜共患传染病等新发传染病预防关口再前移、跨部门协同试点,从源头上阻断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探索构建动物疫病防控、新发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安全等全过程全链条防控体系,保障动物健康、环境健康,维护人类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是“高水平”打造,依托现有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国家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对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挥地方病种、现场研究、群体样本等比较优势,力争在江西设置分中心。实施南昌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新院区、省胸科医院新院区、省肿瘤医院新院区等重大卫生健康项目,推动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形成临床重点专科群,集中攻关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整体提高全省医疗水平,实现一般大病、疑难重症不出省。

四是“全方位”谋划,规划布局为全方位、全人群、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职业健康、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传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及老年健康、普惠托幼等新型服务机构,纳入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要求到2025年每千人口0-3岁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在“全方位”规划方面,首次规划了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夯实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基础,明确提出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南昌医学院,力争推动委省共建,形成“医教协同、医防融合”的示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医学人才。“全方位”还表现在,将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互联网医院等新型服务模式纳入体系,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是“强基层”体系,体现“以基层为重点”,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医疗服务体系中独立成体系,政府在每个乡镇办好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发展全科医学、中医和口腔等特色专科。要求到2025年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3.2人。

六是“补政策”短板,在防控重大传染病的紧急时刻,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日常工作中,缺乏疾控机构的地区成为最大的“短板”,为完善疾控体系,规划要求,对于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新区等非独立建制区,可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曾传美说,截至目前,全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3253万人,为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尽早在儿童人群中建立免疫屏障,保障儿童学习、生活正常运转,10月13日、10月27日,江西省又先后启动了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和3-11岁儿童免疫接种工作。新冠病毒疫苗实施免费接种政策。

曾传美建议适龄无禁忌症人员要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一是18岁以上人群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症状,降低重症率、病死率。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疫苗后的感染风险和未接种疫苗感染风险相比大幅降低。

二是未成年儿童要及早接种新冠疫苗。未成年儿童和18岁以上成人一样,都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且3-11岁儿童在校(园)处于人群密集场所,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3-11岁儿童要按照学校、幼儿园统一安排,尽快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三是积极主动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个月后,新冠疫苗的综合抗体水平下降,免疫力下降,保护效果也在削弱。在接种第三剂疫苗后,抗体水平将增加,对变异株产生更好的保护作用。要优先保障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感染高风险人群、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60岁及以上等感染后导致重症风险高的高危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同时,对其他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在完成“生物疫苗”接种后,“社会疫苗”也要牢记,公众要始终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少聚集、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

朱世鸣表示, “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在卫生健康领域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作为重点项目推进,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工作。

一是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以人民群众健康关系最密切、最急需,病人外转率最高的呼吸、神经、儿科、中医等学科为核心,引进国内高水平医院医疗资源,创建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服务能力强的省级和设区市级医疗机构,分片区遴选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形成省级有高峰、市级有高地、县级有高原的发展格局。支持省内一流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开设多院区并实现同质化发展,推动群众疑难病症基本在省域内得到解决,实现大病不出省。

二是不断提升优质医疗健康服务。以死亡率高、外转率高的疾病为重点,持续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到2025年,新建25个左右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50个以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遴选确定20个领先学科。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卒中、创伤急救、胸痛、危重症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五大救治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我省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用一流的医疗服务能力把病人留在江西,减少人民群众跨区域异地就医。

三是不断创新发展医疗服务模式。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题活动,构建以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通过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院、医务工作者、患者间的有效沟通,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

肖守渊说,截至今年九月底,全省已有3家医疗机构申报成立老年医院,有210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通过合并或单独设置的方式开设了老年医学科,有165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安宁疗护服务,有42家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开展了养老服务,有76家养老机构举办了医疗机构,初步构建了覆盖全省养老机构及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医养结合签约服务。

“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将重点完善一个体系,发展两项服务。

一是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加大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省本级和11个设区市本级都将建有至少1家老年医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房建设,推动设置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床位,100个县市区都要开设有安宁疗护病区(病床)。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发展老年医学科,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单独开设老年医学科,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

二是优化老年健康服务。加强老年健康宣传教育,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提升健康素养。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提供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心理健康等干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综合性医院、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要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推进老年康复和护理服务,发展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增加老年护理供给。

三是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遴选和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和社区,推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社区(乡镇)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推动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

刘希伟表示,《江西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在中医药方面的内容既全面对标、精准对表中央《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坚持中西医并重,又紧密结合江西实际,着力在医疗服务上补短板、强弱项、增供给,在产业发展和科研创新等方面扬优势、建高地、显特色,以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补齐补足中医药服务发展短板。围绕构建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融预防保健与疾病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动省、市、县优质中医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建设优势特色明显的中医医院,做强一批中医优势科室,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在十四五期间,要推进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共建国家级中医医学分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中医优势特色鲜明的中医医院,建设一批基层示范中医馆。全省中医医院床位数增加1万张、中医医疗服务总量翻一番。着力加快中西医结合发展,支持建设一批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提升中西医结合防病治病能力,强化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重点建设1-2家“旗舰”医院、一批“旗舰”科室。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推进智慧中医医院、中医互联网医院建设。

第二,充分挖掘中医药产业发展优势。新建100万亩道地药材良种繁育、野生和仿野生基地和生产基地,集聚形成赣中道地药材、赣东特色药材、环鄱阳湖药食同源药材等优势产区。建设定制药园50个,建立健全种子种苗、种植、采收、加工和储运等全生产过程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中药制造是我省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特色亮点,近年来中药主营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江西将进一步利用好这一基础和优势,持续实施中医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南城“建昌帮”中医药振兴发展等项目,支持中医药龙头骨干企业联大引强、并购重组,做大产业链,发展大品种,打造大集群。同时,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建设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提供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支持宜春等地开展中医药产业事业文化融合发展试点。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打造旅游与康养休闲融合发展新模式。

第三,增强中医药科研创新核心能力。以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争取组建一到两个国家科研创新平台,培育10-1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50个以上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培养5-10个重大核心关键技术人才团队。重点加强中药方剂关键物质基础研究,争取在中药药效物质提纯、标准精准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强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中医药基础理论与重大疾病临床研究,争取在中医药健康产品创新研发、疾病诊疗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以经典名方、验方、院内制剂为切入点,推动中药新药和中药经典名方开发,争取在中药新药上有新突破。

第四,传承挖掘江西中医药文化精髓。杏林文化、旴江医学、建昌帮、樟树帮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将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的要求,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制作一批承载中医药文化的文创产品,积极推进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列入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接续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持续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江西窗口”。

第五,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支撑。推进中医药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省部局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创建2-3个国家级一流中医药本科专业,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20名省国医名师,200名省级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支持建设10个左右中医适宜技术基层培训基地,建设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和中药炮制类、鉴定类高水平学科。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