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记者 余燕
“大儿子上高一了,很懂事。我们夫妻俩这次到上饶来抗疫,他在家尽心尽力帮外公外婆照顾2岁大的弟弟,像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11月15日20时30分,在接受记者视频连线采访时,余其春不禁哽咽。
今年39岁的余其春,是南昌大学一附院远程医疗科护士。丈夫熊华威42岁,是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在工作上向来很拼。10月30日,铅山突发疫情后,两人主动请愿前往支援。11月8日晚上接到集结出发的通知,夫妻俩没有任何迟疑,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后紧急出征。
“抵达上饶后立即开展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作为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负责人,熊华威重任在肩。他告诉记者,在这支22个人的医疗队里,有呼吸、感染、急诊、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科室的医学专家,3至5人分成一个小组,每天对患者进行多学科诊疗和精细化管理。熊华威既要对整个医疗队进行统筹管理,带领团队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并根据每个病人情况“因人施策”,还得对自己主管的病人高度负责,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带着他们练习八段锦……每天忙完都已是深夜时分。
余其春同样忙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她一直在隔离病房倒班,每上一个班次就是5个小时。除此之外,她还担任着医疗队的后勤工作,全队40多名队员的吃穿住行她都得操心。每天下班回到驻地,她都要及时查看队员们发来的信息并一一回复。
来上饶之后,即使两人同在一个医院工作,也住在同一家酒店,但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家都穿着防护服,裹得严严实实。有一次我在病房查房,正询问患者情况呢,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才知道爱人也在。”电话里,熊华威告诉记者,“这是时隔18年我们再次并肩作战。”
2003年,刚参加工作一年的熊华威和余其春在抗击非典一线相识,朝夕相处的并肩战斗,让两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知相恋,从战友结为夫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熊华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24小时坚守岗位,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成为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铁人”。他率先建立南大一附院第一个新冠肺炎发热隔离病房,带头为危重确诊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抢救措施。去年12月30日,熊华威被授予“江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曾荣获该院首届医师节“最美医生”。
“14日下班后,我抽空和小儿子视频连线了一次,我问他要买什么车,儿子说‘买救护车’。我问他‘买救护车救谁’,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救妈妈’,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余其春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