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看宜春】塘下村:村景如诗似画 村民笑逐颜开

【秀美乡村看宜春】塘下村:村景如诗似画 村民笑逐颜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12-13 08: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2月9日,记者随采访团一起来到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渥江镇塘下村。这里,绿水青山无价,袁石池荷相迓,鸟语伴花香,秀美乡村塘下,风景如诗似画。通村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村文化活动广场设施齐全。美丽的自然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色彩斑斓的文化墙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村里配有4个保洁员,2个清运员,每天将垃圾运到镇垃圾处理中心,日产日清。公共场所投放了大型垃圾桶,每家每户门口也都投放了一个小型垃圾桶,共投放了400多个小型垃圾桶”。塘下村党支部书记汪原红告诉记者。

据介绍,生活垃圾处理只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其中一环,农村改厕同样关系到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该村全村443户,改厕覆盖率超80%,目前还有40余户尚未进行改厕。“有些村民居住的房子坡度高,下面都是石板,改造施工难度大,最后在房子两边各建了一个公厕。”汪原红认为,靠公厕不是长久之计,要在十四五规划中积极想办法改造完成,达到改厕覆盖率100%。

“以前进村的路都是泥巴路,旱厕臭气冲天,现在都有沥青路了,家里也都是水冲厕,村里环境又好,空气又好,非常自豪,觉得很幸福。”谈起村里的变化,塘下村村民皮雯非常骄傲。

“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曾是不少农村的真实写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塘下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改善乡村公共环境,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该村通过铺设环村柏油路、沿线绿化改造、拆除残垣断壁、配套安装太阳能路灯、垃圾分类桶,实施截污治污、河道清淤疏浚,不断刷亮塘下“颜值”。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稳步改善,塘下村努力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加大力度。在塘下村文化广场对面,一幅幅色彩艳丽、寓意深刻的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该村通过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文化墙,宣传弘扬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孝老爱亲、保护环境等,引导村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一面面丰富多彩会“说话”的文化墙,传播了正能量,扮靓了新农村。

“通过在村里粉刷文化墙,宣传邻里和谐,夫妻和睦,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现在村里也没有纠纷,更没有不赡养老人的现象。”汪原红如是说。

2018年以来,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推动下,塘下村在继承与创新中融合发展文化,如今民风淳朴、和谐文明、干群情深成为了村里的“新标签”。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原本是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礼堂,年久失修,经过一番规划与修缮,面貌焕然一新,涵盖村史馆、电影院、说事堂、百姓舞台等功能,在这里,既能观看红色电影,又能唱K玩乐,既能写写书法,又能打打腰鼓,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以前村里有十几个老人因为空虚,没有事情做,去信教打发时间,现在我们放电影后,就没有老人信教了,这个东西真的有实用,今年放《长征》给他们看,他们不晓得几高兴。”汪原红笑着说道。每年,村民们在文化中心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近60余场,文化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攀升。

如今,每逢周末,村民们或在文化广场打打篮球、跳跳广场舞,或在法制长廊饭后闲谈,击鼓吹笛,其乐融融,一派文明和谐的新气象。(张淑芳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