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江西新闻

90年前,宁都起义告诉我们

来源: 学习时报
2021-12-13 11: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这场彪炳史册的伟大壮举,留下了“铁心向党、坚持真理、爱国爱民、敢于斗争”的宝贵精神财富。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接见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与大家合影留念,并在照片上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为抗日反蒋秘密策划起义

1930年10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收编冯玉祥西北军之第5路军为第26路军。1931年春,第26路军由山东调到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7月又参加第三次“围剿”,失败后被留在宁都防守。此间,党组织派王超等到第26路军,与该军中的共产党员刘振亚等取得联系,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反蒋运动高涨,多为北方人的第26路军提出回北方抗日的要求,但遭到蒋介石的拒绝,加深了该部官兵同蒋介石的矛盾。中共特别支部对此因势利导,发展参谋长赵博生为共产党员,同时进行准备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2月上旬,中共特别支部得知蒋介石下令逮捕军中共产党员的情报后,随即与赵博生商定举行起义。12月14日,第26路军约1.7万人,在赵博生等率领下胜利举行起义,将部队改编为红军第5军团,下辖3个军。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不朽功勋

宁都起义有力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政策,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促进了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在革命史上写下伟大光荣的一页。

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国民党蒋介石坚持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大肆镇压革命。宁都起义的胜利,促进了国民党反动营垒的破裂,其内部先后爆发了福建事变、西安事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政治影响。

迅速壮大了红军力量,巩固、发展、保卫了中央苏区。起义部队经过政治教育和精心整编,迅速成长为党领导下的雄师铁军,使得中央红军从3万多人猛增到5万多人。红5军团参加了随后中央苏区的历次战斗,以勇猛顽强、善打硬仗著称。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红5军团和红1、3军团紧密配合,取得了黄陂、草台冈战斗的胜利,为中央苏区达到鼎盛奠定了军事基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红5军团参加了洵口战役、黎川北阻击战、广昌保卫战、建宁保卫战,顽强地阻击敌人,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积累了宝贵的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经验。大革命失败后,刘振亚等中共地下党员坚持秘密活动,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成立了特别支部。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发展了包括赵博生在内的一批党员,最终以26名党员撬动1.7万人胜利起义,把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表现出极其高超的兵运谋略和斗争艺术,为我党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增强了苏区军民革命必胜的信心。宁都起义是在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前三次“围剿”惨遭失败,准备投入更多重兵、进行更加疯狂的第四次“围剿”之际发生的。中央苏区被敌人重重包围,新生的红色政权面临严峻挑战。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敌军整支部队阵前起义,极大坚定了苏区军民沿正确革命道路走下去的决心。

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宁都起义已经过去了90年,其伟大精神的光芒始终闪耀,历久弥新。

铁心向党的坚定信仰。铁心向党是宁都起义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是宁都起义宝贵精神财富的深层内核。在风雨如晦的年代,赵博生、董振堂等将领,看穿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与虚伪,坚定走上革命道路。起义胜利后,他们担任军团领导,每次战斗亲临前线,直至喋血黄狮渡、捐躯高台城。赵博生、董振堂向党表示,“共产党叫我干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个人的一切都交给党”。他们坚决做到一切行动听党指挥,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充分展现了铁心跟党走的坚定信仰。叶剑英称赞赵博生“赤帜高擎”;毛泽东称赞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坚持真理的毕生追求。坚持真理是宁都起义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宁都起义宝贵精神财富的灵魂品格。在革命力量还非常弱小的情况下,第26路军的一批进步官兵,没有停止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地下党员坚持秘密活动,千方百计寻找党组织,谨慎稳妥发展党员,并没有因为党组织关系中断而停止工作;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身居高位却坚持真理、心向光明,明知前路艰险却一往无前,在白色恐怖时期毅然率部起义。起义后的历次战斗中,无论战场形势多么险恶,军团各级指挥员均心怀革命必胜信念,为了真理和理想,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先后有赵博生、董振堂等一大批将士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英雄壮歌。

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怀。爱国爱民是宁都起义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是宁都起义宝贵精神财富的本质特征。第26路军官兵到了江西,耳闻目睹的都是红军爱护老百姓的事迹,这与国民党对外卖国、对内压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将士发出了“回北方,打日本”“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为工农的解放奋斗到底”“不为地主资产阶级打仗,而为解放全中国几万万被压迫的工农兵打仗”的强烈呐喊。在长征路上,为了一个分娩难产的女红军战士,红5军团阻击敌人几个小时,付出巨大牺牲,“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无不体现着追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自强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崇高品质。

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是宁都起义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宁都起义宝贵精神财富的要义精髓。从宁都起义的胜利,到铁流后卫的诞生,无不表现出起义部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来江西之前,第26路军中保存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只有刘振亚一个人,他在敌人的虎口中建立了特别支部。在上级党的领导下,特别支部成功策动了整个部队起义,创造了兵运史上的奇迹。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的红5军团,在一次次逆境中完成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水口战斗中,红5军团战士用大刀肉搏,顶住了优势敌军的猛烈反扑;长征途中的金沙江阻击战,红5军团像一个“铁闸”拦住10多万国民党“追剿”军,打出了“红五军团殿后,守无不固”的美名。

(作者系江西省宁都县委书记)

(肖斐杰)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