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九皋,声闻于野,白鹤为媒,躬逢盛宴。12月12日下午,在“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举办之际,第三届国际白鹤论坛在南昌举办。
白鹤被誉为鸟类“活化石”,全球总数仅有4000多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度濒危物种,每年有98%的白鹤飞往江西省鄱阳湖越冬,是众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人士认识鄱阳湖、认识江西的一张亮丽名片。然受农业扩张、湿地退化、石油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白鹤种群面临着越冬栖息地、繁殖地和停歇地减少和退化因素的威胁,研究和保护好白鹤种群已是迫在眉睫,是对抗地球生物多样性退化的重要一步。
此次论坛旨在以鹤为媒连通世界,分享国内外白鹤保护与研究的成功经验,以加强白鹤栖息地保护和管理、共同推进珍稀候鸟研究,为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集思广益。本届论坛由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香港商报共同主办。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小云,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达恒,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夏泽翰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严成,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凌卫,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史可在会上发表讲话。特邀专家胡振鹏教授,南昌大学周创兵校长、石磊教授做主旨报告。还有省内外行政机关领导、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领导和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共130余人参加论坛。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罗小云在致辞中表示,江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和“五河两岸一湖一江”系统治理,实行五级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生态优势持续巩固提升。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二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94.7%,全省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55万多公顷,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优势已成为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罗小云表示,近年来,江西不断加大候鸟保护力度,对候鸟集中分布区、重要栖息地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加强候鸟保护;大力开展候鸟保护宣传引导和科学研究,推动候鸟保护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特别是今年《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候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进一步推动江西候鸟保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他说,保护好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保护好冬来春往的美丽候鸟,我们责无旁贷、倍感光荣。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达恒表示,研促会长年关注研究白鹤,一直与国际鹤类基金会、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就白鹤保护方面进行着长期合作,并沿着白鹤在我国境内的迁徙路线从鄱阳湖、到东北湿地、繁殖地进行跟踪拍摄。研促会持续为白鹤保护与研究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团结国内外白鹤保护相关的研究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及公众等社会各界的力量,构建了一个广泛参与的鹤类保护的国际网络。同时加强科普宣传,扩大社会对白鹤这一物种的关注度,推动白鹤的科学保护,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鸟和谐共家园”。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粮农组织在其新的国别计划框架(2021-2025)中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自2014年以来,粮农组织与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共同设计并实施了9个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其中约有一半的项目旨在保护具有全球重要生物多样性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其中就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通过综合治理,鄱阳湖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已得到了有效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夏泽翰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良好的做法已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保护模式、自然和乡村复兴共存的模板。中国对和平、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和授权完全一致。国际白鹤论坛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坚实进展。教科文组织随时准备支持所有政府、非政府组织、利益相关方和当地人民促进和促进最大限度地保护(西伯利亚)白鹤和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
中国研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青松站在生态文明全局的高度,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江西省林业局副局长严成站在鄱阳湖候鸟主管部门的角度,对江西全省候鸟保护工作特别是省鸟白鹤保护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此外,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玛丽亚女士和谢尔盖先生、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教授、国际鹤类基金会项目经理金杰锋、世界自然基金会项目总监张亦默等专家,围绕物种保护、湿地生态保护等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江西省研促会副秘书长郑忠杰为白鹤影片作了精彩解读。
论坛由孙晓山副会长和傅琼华秘书长主持。
(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