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2021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位链长的高位推动下,各地、各部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持续发力,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壮大了产业规模。江西省重点工业产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规模进一步壮大。有色金属产业营业收入过7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过6000亿元,建材、钢铁过3000亿元,食品过2000亿元,纺织、汽车、医药、航空、新能源过1000亿元,带动全省规上工业规模全年可迈上4万亿元台阶。商贸物流、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提升了企业能级。中国稀土集团落户挂牌,江铜集团“三年创新倍增”、新钢集团“转型升级冲千亿”任务全面完成,江铃集团也达到千亿规模,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产业新增一批百亿企业,3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26家建筑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69家,累计培育A级物流企业290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入围和提名企业各1家。
——增添了发展后劲。全省引进宁德时代100GWh锂电池、国轩高科锂电新能源等产业项目2140个、资金15191.3亿元;推进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00多个,同比增加400多个;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6.3%、28.3%,均居全国前列。引进商贸物流重大项目29个,投资总额351.3亿元。
——培育了发展平台。中国商飞江西飞机生产制造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移动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全省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南康家具产业智联网平台等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全省建成各类产业发展服务平台246个。
——创造了江西经验。工信部在全国工信系统会议上表扬推广江西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吉林、河南、内蒙古、云南等兄弟省份到江西省考察学习。
据了解,一年来,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抓了以下重点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报告均作出了部署安排,省委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了专题调度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既亲自研究部署、协调推动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又亲自担任重点培育的两个万亿产业链链长,推动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他担任链长的省领导也通过专题调研、座谈会、调度会等形式研究部署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共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近100场。
坚持系统谋划。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年初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链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全省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点》等全省性重要文件,14条省重点产业链和各设区市均对标对表省有关文件精神和会议部署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年度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进度安排。同时,根据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产业链链长制问题办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加速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把纾困解难作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全面摸排梳理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并进行分层分类,列出问题台账、交办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解决了一大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梳理了14条省重点产业链堵点痛点难点问题100个,厘清下一步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方向。全年共收集梳理涉及产业链发展的具体困难问题817个,办结784个,办结率96%,剩余问题也在加快协调解决中。其中,14条省重点产业链收集问题337个,办结323个,办结率95.8%;各地收集问题473个,办结459个,办结率97%;省工业强省办直接收集7个重大问题在省级层面协调推进,2个已办结,5个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坚持精准施策。强化政策供给,坚持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既统筹解决产业链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又精准解决链主企业发展壮大中的关键难题。在公共支持政策方面,制定《江西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方案》《重点招商项目手册》等文件。在产业专项政策措施方面,省级层面研究出台加快城市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快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推广等70多个产业链政策。在重点企业帮扶方面,建立了帮扶专班机制,一个企业制定一个帮扶工作方案,帮助立讯智造用工恢复到4万多人、回归A股上市进程加快,晶科能源“再倍增”项目顺利推进。
坚持重点突破。围绕“接断板、补短板、厚底板、锻长板”,组织开展产业基础再造、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智能制造升级、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等专项行动,以及产业链产销对接、招商对接、产融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等合作活动,逐项破解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制约瓶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全省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商飞全球供应商大会、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展、中国(赣州)家具产业博览会、国际麻纺博览会、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推介对接会等活动752场,推动签订产销合作项目1125个、金额1649.6亿元,引进各类人才9113名,14条重点产业链全口径融资余额8931.9亿元,其中信贷余额6779.2亿元。
坚持高效推进。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及时调度、反映各方面动态情况,调动各地、各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月调度各产业链、各设区市工作开展情况,编印《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动态》。每季度组织链长制成员单位召开调度推进会,总结工作成效,交流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协商安排阶段性重点工作,并列成任务书、排出时间表,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工作要求,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按序时进度高效推进。
据悉,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本次会议特别是江西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叶建春的讲话精神,坚持“稳住、进好、调优”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低碳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壮大,统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畅通产业内外循环,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提供坚强产业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聚力促进产业循环,进一步畅通供应链。聚焦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弱人才少、预期弱消费软等问题,举办产融对接、产技对接、供需对接、人才对接等活动。实施工业“三品”战略、“赣出精品”工程,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机器人等推广,促进消费需求拉动优质供给。用好企业特派员和链长制问题协调办理机制,常态化收集企业反映问题,及时分级分类销号解决。
(二)聚力增强产业韧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细化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和区域分布图,完善项目储备,发布精准招商指引,开展定向定企招商,补齐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的关键环节、重大断点缺口。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统筹推进一批延链、强链、补链、建链产业项目,实施300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工业投资5000亿元以上。
(三)聚力推进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价值链。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工业基础,统筹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创新产业化升级、重大装备升级等工程,推动制造业基础再造。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形成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稳妥有序推进工业重点领域减碳、降碳、低碳、固碳、控碳,提升工业的绿色含量。
(四)聚力培优产业生态,进一步构建政策链。全面梳理国家和省级层面产业链政策,横向集成、纵向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政策实施的整体效能。深化实施“一链一策”,根据发展形势因应施策。加大为企业纾困解难力度,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能源、能耗等方面要素保障。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全面优化形成适宜产业健康发展的政务环境、执法环境、经营环境、市场环境。
(五)聚力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链。聚焦产业链完善提升、循环畅通、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升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各尽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盟长”、金融服务团团长、高校校长、企业链主作用,形成链长牵总、“盟长”搭台、团长服务、校长支撑、链主带动的“四长一主”工作协调联动机制。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