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临川:人社干部的“变身术”

江西临川:人社干部的“变身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08 13: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翠绿的芥菜、黄澄澄的油菜花、细嫩的西瓜苗……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各乡镇的产业种植基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人勤春来早。为了推动乡村振兴,全区人社系统党员干部冲锋到第一线,化身“劳力家政”、“就业红娘”“技术保姆”、“销售能手”,有力地促进了春耕生产和农民就业增收。

家中缺人手,“劳力家政”出手

“不用担心,我来想办法。”河埠乡油顿村脱贫户陈梅花的老伴最近腰痛的毛病又患了,卧床不起,干不了农活。春耕来临,她有些慌神,家中的3亩农田怎么办? 区人社局党员周恒是陈梅花的帮扶干部,他主动上门服务,帮她找人解决春耕难题。

春耕在即,村民家里缺劳动力,怎么办?在临川区,不用担心。区人社局在各乡镇、村组都设立“劳力家政”。“劳力家政”由人社系统党员干部、小分队成员、村组干部和无职党员组成。他们深入农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义务为他们做一些重农活,让困难家庭不误春耕农时。

 找不到工作,“就业红娘”牵线

“多亏了就业服务中心的干部,为我推荐了这份工作。现在,我一天可采1000斤芥菜,赚到100块钱。”2月8日一大早,在云山镇肖坊村的种植基地,村民周海根正采摘芥菜。当天,共有12名村民在基地上班,每人每日收入80-100元。

周海根是肖坊村的脱贫户,生活十分困难,他老早就想出去干活赚钱。区就业服务中心在了解了周海根的就业需求后,当即和农业企业取得联系。很快,周海根等人成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春节期间,区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上门招聘、微信发布等措施,共帮助1200余名村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不懂新科技 “技术保姆”传授

 时下,正值西瓜幼苗移栽关键时期,鹏田乡种植户陈明祥对移栽时机把握不准。就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他的西瓜苗田里来了几位“特殊客人”,他们就是区人社局和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一见到他们,陈明祥一下子兴奋起来,一扫连日来的阴霾。

 连日来,为了不误农时,该区从区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涉农单位派出1000余名帮扶干部组成“技术帮扶团”,深入各乡镇田间地头,开展送技术、送政策、送岗位等“三送”服务,及时解决村民生产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滞销农产品 “销售能手”解决

“老肖,别急,我来搬!”近日,在青泥镇蜜桔种植户肖忠华的家里,人社干部章鸿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汗珠,赶紧跑过去搬最后一篓蜜桔。从早上6点,章鸿已经忙绿了2个多小时,终于把肖忠华家的1万多斤蜜桔全部搬运上车。

“多亏了小章,要不然我家的桔子就全部烂掉了,一分钱也不值啊。”看着家里的蜜桔销售一空,肖忠华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在得知肖忠华蜜桔滞销后,章鸿首先通过抖音、微信发布滞销信息,之后多方联系该镇果贸企业,希望他们上门收购。在章鸿的努力下,抚州市轩鸿果贸有限公司派车收购肖忠华的蜜桔。

为帮助农民尽快销售农产品,人社干部纷纷化身“销售业务员”,动员周边收购公司、爱心企业、党员干部和市民上门收购滞销的农产品,并开展电商销售。(章晋辉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