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对于江西省鹰潭市文坊镇的乡亲们来说,显得尤为特殊——他们搬入了期盼已久的新居,在崭新的环境中欢度新春虎年。
乔迁新居过新年
“还是新家好,安全、干净、暖和!”春节期间,文坊镇许多移民自发举行库区移民乔迁新居仪式,在文坊镇的移民代表的新居外,室外寒风凛冽,但心里暖意融融。说起新房的好处,宴席上每个移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在移民熊加仁的新房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大早熊加仁就开始布置起自己的新房,大门贴上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屋檐下挂上两个红彤彤的大灯笼。
和满屋充满喜庆的红色一样,熊加仁开心的脸上也布满了喜气洋洋的笑容。“今年的春节不一般,以前自己住的是小平房,过年聚会时人太多,房子显得小,今年搬进了两层半的安置房,就像一套小别墅,再多客人来都方便。”熊加仁裂开了嘴,高兴的说道。
据悉,移民安置点充分尊重移民意愿,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每户房屋设计为两层半的小别墅,单门独户,每户占地约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漫步于生态、休闲的园林景观间,徜徉于绿树掩映下的道路,其完善的功能配套设施,充分体现了新型农民征迁安置居住小区的特色。
鲜花背后是汗水
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是列入全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以供水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效益的重大发展工程。鹰潭花桥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是鹰潭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主要包括文坊、黄思、太源3个移民安置点,三个安置点移民安置总设计移民1595户,约6359人。其中文坊镇移民安置点安置户数1377户,建设4个村委会;黄思村移民安置点安置户数207户,建设1个村委会;太源移民安置点安置户数11户。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主要负责建设安置房、社区管理用房以及安置点小区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场地平整及公共设施工程等。
为实现安置房交付任务,让移民群众既有归属感,更有幸福感,尽快搬进新家,开启新的生活。中国安能二局鹰潭移民安置项目部努力克服工期短任务重、经验欠缺、疫情形势严峻、60年一遇洪水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力加强进度、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采取增加施工分队、切割工作面、场内劳务人员调配等措施,全面调控施工资源,保证工程进展与资源需求合理配置,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规范要求,配备专职施工员、质检员,确保质量管理制度体系运行顺畅,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学习新《安全生产法》并严格对照实施,着力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以安全标准化达标为工作平台,狠抓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放松。
2021年10月29日,文坊以及太源安置点完成交付。12月18日上午,随着移民安置工程黄思安置点最后一批次安置房的顺利移交,项目全面交房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按原计划如期圆满完成安置房交付工作,成功兑现了让移民群众过上幸福优质生活的承诺。
乡村振兴绘蓝图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中国安能二局全面落实贯彻乡村振兴的理念,力图将移民安置点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让安置点成为移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绘就移民群众安居的新蓝图。
他们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推进移民安置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配齐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以及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
走进文坊移民安置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塑胶操场,操场左边是幼儿园,右边是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小学教学楼,后方矗立着一栋栋白色传统民居。远处山峦起伏竹林叠翠,罗塘河玉带般汩汩流淌,形成一幅和美宁静的田园景象。
“文坊安置点修建了两所学校,能招收学生八九百人,2022年春季新学校就可以开学了。”移民安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看着焕然一新的学校,文坊镇村民熊义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以后孩子就可以在家门口上学了,也方便照顾,舒适又安心”。
不仅如此,产业引入也在一步步的推进中,在文坊集中安置点早已规划建设竹木产业园,计划引入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移民群众的就地就业问题,同时还充分利用樟坪和文坊两地的环境优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让青山绿水成为移民群众的金山银山。(徐迎华、张旭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