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三馆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样式雷”研学活动

江西三馆联合举办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样式雷”研学活动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2-20 13: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样式雷”巧遇宋应星,当“半部古建史”邂逅“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会有怎样的精彩呈现?2月19日,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博物馆和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联合开展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样式雷”研学活动,打卡江西省文化中心,带领30名小读者们近距离接触文物与古籍,走进古韵江西,感受“样式雷”建筑文化的神奇魅力和古代匠人的工匠精神。

此前,在2月12日已开展了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鉴赏——“样式雷”建筑文化的传承活动,作为研学活动的先期导读课程。两场“样式雷”建筑文化主题活动,以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载体获得了读者好评。

绘本里的中华大美建筑

活动首站在江西省图书馆,通过讲读《课本里的大美中国建筑》、《我们的建筑》立体绘本,带领大家领略璀璨的中华建筑文化,向大家展示了故宫、赵州桥等宏伟建筑,孩子们惊叹于我国建筑外型的精美和建筑技艺的高超,并初识“一家样式雷 天下传世作”。

再观看《神工巨匠——样式雷》纪录片,让孩子们了解到在人类建筑文明的长河中,藏着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样式雷”。

古籍里的大国工匠精神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首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著。江西省图书馆所藏明崇祯刻《宋应星四种》,反映了宋应星在自然辨证、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为海内外存世孤本。

此次活动,在现场为小读者们首次展示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珍本《宋应星见存著作五种》(影印版本),让小读者们近距离接触“古籍”,进一步感受璀璨的中国科技文明,弘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

文物中的古韵匠心研学

活动的第二站在江西省博物馆,孩子们参观了主题展览,在珍贵文物中感受江西历史的厚重与发展,并参观了由南昌中山艺术博物馆捐赠的故宫太和殿建筑木结构模型、 天坛祈年殿建筑木结构模型等,通过讲解员对“样式雷”历史与特征的介绍,了解到江西永修雷氏雷发达家族在清代两百多年间长期掌管承办内廷工程建筑的机构“样式房”,主持天坛、故宫三大殿、承德离宫、圆明园、颐和园、清东陵等清代重要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的设计与建造,被誉为“样式雷”。

活动最后开展了小小匠人手工体验活动,孩子们制作了斗拱结构模型,体验了鲁班锁等精巧设计。斗拱结构体现了样式雷建筑的精妙之处,不仅设计精巧,而且还起到了稳固的作用。小读者鲁西西说 :“原来不用一颗钉子真的能搭出坚固的房子,太神奇了。”家长们表示,希望能参加更多弘扬传统文化的研学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江西,热爱家乡。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