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珠山——江西万年县第四中学蝶变纪实

“才”聚珠山——江西万年县第四中学蝶变纪实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03 14: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说起教书育人之间的缘分,在江西上饶万年县第四中学班子队伍中,确有其巧、切有其缘。校长名叫刘广才,校党支部书记名叫吴思才,名字当中都有着对教书育才之意,在万年县老珠山中学期间,他们就曾有过同校同事之缘,2013年学校新建搬迁更名为万年县第四中学,在搭班时,他们就一直同处一“室”,面对面办公交流,一段校长与书记“才”聚珠山,“一张桌子”齐抓四中教育的故事在万年当地广为相传。

刘广才正在和吴思才讨论学校阳光管理计划方案

双向发力——引才

“广才”校长算的上是“思才”书记同龄大哥,2017年得知组织安排时任校党支部副书记的吴思才为校党支部书记之时,刘广才并未摆出老校长的架子,而是第一时间与书记对接工作,为了方便交流沟通,凝聚校班子团结力,他主动提出从独立的办公室搬出,与书记同坐一间办公室,这在万年算得上是首例,但他认为,党政不分你我、级别不分高低,大家如何发力引生源、引师资才是关键所在。

为抓住引才脉搏,二人先行面对面商量,在引生源方面,从珠山当地百姓及进附近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入手,通过家访、带看、参观、上体验课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让学生喜欢学校,自2013年搬迁以来,学生人数已从以往的700人逐年发展至2800人,2019年甚至达到2900人。在引师资队伍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吸引优秀教师来校执教,目前学校师资队伍已从67人增至141人。万年四中已经告别了缺老师、缺学生的痛处,双项引才的脚步正稳固前行。

阳光管理——留才

“要让我们的学生在阳光下长大,让我们的老师在阳光下从教”。刘广才和吴思才在日常工作交流中,多次讨论磨合,研究制定了一套“阳光管理”留才模式,通过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师生人文关怀等方面留得住生源、留得住教师,办成一所有温度的学校。

校园如家以生为本,仁爱尽责教育之魂。为让师生感受到学校的“阳光”氛围,刘广才和吴思才二人在围绕“阳光管理”开展系列讨论研究过程中,尝试、探索如何实施阳光管理,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团队教师具有心态、专业、外形等综合阳光素养,成为该校教师模范样板。他们还在学校多处营造了既有各饰其类的物质文化,又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还继续发扬着富具内涵的精神文化氛围,开办“阳光课堂”“温暖食堂”“爱心驿站”等堂站,免费为有需要帮助的师生提供校园服务,进一步贴近师生,用爱留住师生。

靶向连心——育才

“教书育人,我们带头,从我们做起”。在万年四中,不论是校长刘广才还是校党支部书记吴思才,他们都是带头上课,当毕业班班主任,所有的校级领导班子无一特例。为了提高学校育才质量,二人交流创新建立了一套“一主两翼三结合”教育管理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德育活动和文体活动为两翼,坚持德育为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全面发展与突出特长相结合,充分利用延时课服务开设各类兴趣班10余个,真正做到学校师生生活多彩、快乐健康。

“文艺汇演一等奖、田竞运动会一等奖……”,近几年来,学校不论是在教师教研成果、学生生活学习上,还是在学校收获荣誉上,都得到了一个质的蝶变,学校教师每年教研竞赛获奖30余次,学校先后被评为“人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广才”校长和“思才”书记他们坚信,万年四中一定可以成一所有品质、有内涵、有温度的聚“才”校园,他们二人也会朝着办品味学校与育全能学生这个民生教育目标阔步前进。(刘存文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