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白舍镇中和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在鹰瑞高速未通之前,受盱江阻隔,该村闭塞落后、发展缓慢,村级班子软弱涣散。去年以来,中和村以争创“红旗党支部”为契机,创新“123”工作模式,实现变资源优势为就业优势、产业经济为村集体经济,达到整村脱贫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双脱贫”、富民与强村“双落地”。2021年村集体经济达100余万元。
“1公司”管运营,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家“建”起来。怎样让村集体经济能够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各地经济强村发展的经验证明,实行公司化运营,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和村一个个项目的签约落户,一家由村委会独资的中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挂牌成立。公司法人代表由村委会主任兼任。公司成立后,主要承担资产管理和运营的职能,村企财务分开,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聘用专门的会计,负责财务管理和公开,聘请县农技专家为技术顾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从事农副产品销售、苗木种植销售、企业资产管理、乡村旅游运营、木粉加工销售等。该公司先后建立了1200亩槟榔芋基地、100亩罗汉果种植基地、500亩蜜桔种植基地。2021全年总收入约40万,净利润23万,为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起了一个“大家庭”和“运管家”。
“2个有”筑基础,让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能“强”起来。壮大村集体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针对该村班子弱、底子薄、平台小、观念旧等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短板问题一方面。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在创业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能人中,选拔一批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青年人才,采取“N+1”模式结对帮带新任村干部、后备干部等12名,实现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后备干部“交叉递进培养”,实现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人带。另一方面,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部分党员和村里的致富创业能人到先进示范村、农业示范园、种养创业基地和高校去学习考察对接,
邀请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创业能人到村里开办“创业知识讲座”“特色产业种植讲坛”“农村电商培训”,截至目前,先后培训电商、白莲管理、蜜桔和槟榔芋种植等致富能人130人,其中脱贫户26人。帮助转变守旧的观念,解放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思想,学习可“复制”的发展经验,提升村组干部及种植大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思路。如:通过赴南昌学习,引进了南昌食环食品有限公司落户中和,每年可为村里增加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再如:脱贫户曾学良通过电商培训,成为了全县的致富脱贫之星。据统计,该村5名党员、3名村干部、27名种植能手、12名脱贫户户成为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3个化”共并进,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走“活”来。如何让村级集体从无变有?政策先行、产业带动、盘活资源等多元化发展路子才是源头活水。一是产业化助力。该村坚持走“支部+企业+基地+脱贫户”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已逐渐形成“1万亩蜜桔、1000亩以上槟榔芋、1000亩以上白莲、100亩以上水稻制种、100亩以上甲鱼、1个扶贫工厂、1个蜜桔交易市场”为主导的“七个一”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经济圈”。其中扶贫工厂是一家以冷鲜肉串等快销食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让60余名剩余劳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并有8名脱贫户实现就业增收,人均月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物业租赁化助力。盘活闲置资产,走物业经济路线,将原闲置的电影院、供销社、荒地等集体资产,通过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自主开发等方式,改造为中和酒家、爱心公益超市、金属加工厂等地,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万余元,带动2户脱贫户就业。三是土地流转化助力。针对中和村以蜜桔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单一、靠天吃饭,村党支部多方寻策,积极参与南丰甲鱼养殖这个新兴“百亿产业”,流转土地260多亩,成功引进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落户竹源、尖岭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接下来,中和村将以创评“党建+经济富村”红旗党支部为契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村的目标,不断开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成果。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