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赋能红色文化

上清镇有着千年历史,八十九前的“红军上清会师”,更是让龙虎山有了红色旅游景点——红军会师滩。为让本次展览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协调,红军上清会师展的场馆建设颇具匠心。

数字科技赋能红色文化

来源:江西日报 2022-08-03 0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红军上清会师雕塑

  上清镇会师滩

八十九年前,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红军上清会师”发生在龙虎山上清镇泸溪河畔。

1933年1月20日,闽浙赣苏区红十军在贵溪县(今为贵溪市)神前村改编为红十一军南渡信江。同年1月25日,在朱德、周恩来运筹帷幄、精心部署下,红十一军与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在上清镇胜利会师。上清会师后,红十一军与中央苏区红三十一师合编,列入中央红军建制。

如今,一河两岸,古树葱郁,红色血脉在此赓续。

7月30日,由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红军上清会师陈列展正式推出。开展当日,中央驻赣新闻单位记者、省级主流媒体记者、龙虎山上清镇党员干部、游客代表一行先睹为快。

数字科技赋能红色文化,参观者有了多样化体验。

尊重历史 精益求精

红军上清会师展,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桂洲村一座古色古香的砖木建筑内。展馆前面是开阔的泸溪河,环绕四周的则是古樟翠柏。

上清镇有着千年历史,八十九前的“红军上清会师”,更是让龙虎山有了红色旅游景点——红军会师滩。

“展览位置正是当年红军会师滩旧址所在地。”媒体记者一行来到展览地点,鹰潭市委党史研究室二级调研员陈志敏便开始介绍红军上清会师的历史。

为让本次展览与当地厚重的历史文化相协调,红军上清会师展的场馆建设颇具匠心。据上清镇副镇长欧阳海旭介绍,场馆既要有八十多年前的建筑的风味,又要能满足现代陈列展示的需求,这个问题曾一度让他们很困扰。直到2021年,镇政府花重金从邻县购置了一座古代建筑,并按照1:1原貌在红军会师滩上重新组建,这个问题才迎刃而解——一座上下两层、700多平方米的红色展馆由此伫立在泸溪河畔。

有了场地,上清镇政府加快了红军上清会师展项目的推进步伐,并于今年5月与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达成协议,由后者打造红军上清会师布展项目。为了重现红军会师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本报邀请了党史专家组成强大专家团队。专家团队注重尊重历史,注重让文物说话。他们先后赴多地征集文物文献史料,行程2000余公里,征集到历史照片和文字材料300多件;项目组奔赴湖南、北京、上海等地调研学习,借鉴先进展陈经验、做法,将十多项数字科技运用到了红军上清会师展项目中。

红军上清会师布展项目艺术总监冯瀚翔介绍,该项目注重运用数字化新技术,精益求精重现“红军会师”,如运用了多媒体互动电子沙盘、多媒体融合的人物雕塑半景画场景技术,VR展项、幻影成像、3D沉浸式影院、浮雕等展示手段,营造一个可视、可听、可互动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科技助力 身临其境

伴着清风,踏着青砖,步入这座古建筑,这里的红色展览既凝固历史,又穿越时空。

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展厅中间的大型LED显示屏,以及显示屏两侧的大型黄铜浮雕。浮雕左边刻画的是红军将士奋勇前进的场景,右边则是激动人心的两军会师场景。随着“热血青春 燎原星火”为主题的小影片在LED屏幕播出,展览开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徐徐铺陈。

“1928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为恢复与重建农村党组织,组织了弋横暴动,召开了‘方胜峰会议’,在中共信江特委的统一领导下,爆发了贵余万暴动,并在武装斗争中成立了红七连、红八连……”作为特聘讲解员,陈志敏一边介绍一边点击数字滑轨屏的按键,相应的影像资料便在屏幕上播放。

3D沉浸式影院,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1933年上清镇的会师滩。“飞机就在我头顶上轰鸣,子弹在我的耳边呼啸,硝烟弥漫,红旗飘扬,红军将士们在我的眼前浴血奋战、奋勇向前。”走出沉浸式影院,一位参观者与同行的游客说道。

在展览现场的一张电子地图旁边,当年上清会师形象的路线图在参观者面前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全息影像将一件件红色文物立体化,观众的感官效果更强了;在VR展台前,来自南昌的参观者谢子玥说:“虚拟的战场360度呈现,多维、立体、环绕的观感,很不错。”

传承基因 淬炼思想

每一次红色瞻仰,都是一次寻找信仰的过程。作为红军上清会师项目艺术总监,冯瀚翔看着呈现出来的展览受到参观者的点赞,终于松了一口气。几个月来,他往返多地考察求证,尤其是与党史专家一道搜集素材、选择史料等经历,让他备受启发,“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淬炼。”

“对细节的反复论证,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项目专家成员陈志敏表示,文物带给参观者是敬畏、触动。“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起来。”陈志敏说道。

“能够参与到上清红军会师展布展项目,是个难得的机会。这个工作让我感到光荣。”项目工作人员黄涛表示。项目施工以来,他每天和团队成员“钉”在项目上。“现在施工完成了,却有点舍不得离开,希望下次带着家人来参观。”黄涛说。

在泸溪河畔,立有一块“红军会师滩”的纪念碑。多年来,一位叫黄银辉的老人以自己的方式守护这片红土地。据黄银辉介绍,他父亲黄水良当年协助红军渡河,书写了自己光辉的一生。如今,黄银辉老人每周都会义务清扫“红军会师滩”纪念碑,打扫纪念碑周边的卫生,数十年如一日地以这种方式向先烈致敬,传承红色基因。展览现场,黄银辉老人第一次戴上了VR设备。他说:“现在能在家门口就看到展览,我内心很激动。”

展览推出当日,参观的党员在场馆重温了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越时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曾悦之/文 (图片由上清镇提供)

(曾悦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