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决赛颁奖仪式在江西举行

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决赛颁奖仪式在江西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9-22 08: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助力江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9月21日,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决赛颁奖仪式在南昌举行。

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是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携手江西联通在全省18个厅局的指导下,与江西电信、江西移动、江西广电、江西铁塔联合举办的。

江西区域赛以“5G推动扬帆,行业创新示范”为主题,共向全省12个行业赛道征集到了820个有效申报项目,经过近30轮的比拼,从中遴选出共计100个优秀案例入围复赛。

据悉,本次大赛是江西省推动5G发展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行业参与度最深的综合性赛事。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省政府副秘书长熊科平,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贵平,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郑蕾,中国移动江西公司总经理凌浩,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总经理周智等出席颁奖仪式。

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辉视频致辞说,目前江西5G基站建设开通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累计开通超7万个,每万人5G基站拥有数超12个,5G信号覆盖实现“乡乡通”,全省5G移动用户数突破1000万。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带来应用的快速发展,《江西省5G应用典型案例》和《江西省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的发布可以看出江西5G应用的广度、深度和技术创新性显著提升,5G应用正从单一化业务探索向全行业全体系化应用突进,加速融入信息消费、数字化治理、融媒体等行业。

为进一步推进江西5G应用的高质量发展,余晓辉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夯实网络基础。以网络建设适度超前为目标,推进5G网络覆盖。积极加强与工信部和各大运营商对接,争取国家层面对江西省5G基站配额,统筹5G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与省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加强跨部门协作。构建5G应用跨部门协作机制,搭建合作创新平台,协同开展5G跨行业技术、标准和应用创新,建立5G融合应用的生态体系。

第三、强化技术平台支撑。组织开展5G应用场景研究,推进以大院大所为代表的5G创新中心、实验室、检测机构等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深度协同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

第四、聚焦特色行业。结合优势产业领域,打造具备竞争力的5G应用标杆项目,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5G应用高质量发展体系,打响5G融合应用江西品牌。

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决赛颁奖仪式上,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贵平在致辞中表示,江西省5G实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5G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协调各地各单位解决疑难问题。加大了政策供给。出台了5G发展规划、支持5G发展若干措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等政策,为推动5G高质量发展提供较为完善的政策保障。推进了试点示范。通过项目资金补贴、开展试点示范等举措,培育了200余个典型示范项目,部分项目列入国家应用示范。二是网络覆盖持续扩大。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5G网络加快部署,今年新建5G基站1.6万余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13个,提前实现5G网络“乡乡通”,全省累计开通超过8万个,5G基站建设开通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三是5G应用全面开花。通过项目培育引导和连续几年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搭建起5G+场景应用技术切磋交流平台,极大激发了各行业领域5G融合应用创新活力,5G逐步融入工业、农业、医疗、交通、媒体、文旅、能源、教育等各行各业,“5G+VR”“5G+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在生产制造、游戏娱乐、远程医疗、教育培训等细分领域催生新的增长点,全省5G应用项目已超1000个,充分展示了5G应用的美好前景。

杨贵平说,“本届5G应用征集大赛,我们开辟了12个行业赛道,重点聚焦5G应用热点领域及关键环节,聚力推动5G应用关键共性技术、通用产品取得突破,选拔并孵化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应用效果优秀、市场前景可观的项目。今年参赛的项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更具商用价值,且多为已商用落地项目,让我们看到了5G在工业互联网、社会民生、个人消费、数字化治理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市场。”

杨贵平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江西省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是世界5G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要进一步推进5G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加速渗透,促进江西省5G规模化应用,带动5G产业培育壮大。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要加快培育应用场景。要创新5G特色应用,加快5G应用突破,打造一批具有5G特色的产品、服务,挖掘一批具备行业特色的应用场景和示范标杆,培育和推广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催生更多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二要加大应用推广力度。要充分发挥“绽放杯”5G应用大赛成果,系统梳理汇编行业优秀应用,通过微信、网站、报纸等媒体,多途径全方位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促进5G产品孵化、创新示范、应用推广,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新模式、新业态。

三要打造良好发展生态。要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出台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筑牢5G融合应用的安全保障,培育数字化服务商,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加强同电信企业、高等院校和金融机构等开展务实合作、相向而行,形成“团体赛”模式,畅通与产业基金、投资机构等社会资本的对接机制,促进5G应用规模化应用,形成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5G产业发展生态。

四要不断壮大5G产业。以应用为牵引,推动技术成熟、产品完整,培育并拓展市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延链补链,打造出完整产业链,以产业生态为支撑,推进产业聚集,加快打造产业集群。

在颁奖仪式上,本次大赛主评审、省科技厅副厅长陈金桥宣布了获奖名单。

获得优秀奖的项目有:基于5G的无人机消防灭火系统应用研究、丘陵地带基于5G MEC+云边协同的智慧农事作业机器人等49个项目。

获得三等奖的项目有:基于5G+数字孪生的河湖安全系统在鄱阳水利中的应用、中国电信基于农村人居环境“万村码上通”5G+AI长效管护平台推广应用、基于5G数字化技术的重点桥梁“养护管家”模式示范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5G+远程医疗、江西赣电5G+全连接智能工厂项目、彭泽县5G+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5G+农业”、井冈山5G+VR红色旅游、基于5G融合的航道监管平台项目、 5G+南昌市学业水平信息化考试、龙旗5G+智慧工厂项目、永修县5G+稻虾乡里智慧农业数字化项目、星空地一体化无人智慧放牧管控系统、贵溪冶炼厂“5G+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创新应用、5G+智慧街区、基于5G网络的江西省余干县水环境监测系统和智慧湖泊管理平台、江西移动基于5G专网的智慧电力项目、龙南鼎泰5G+智能工厂、5G+智慧养殖物联网服务平台项目、5G+天地一体化智慧园区安环示范标杆平台、“智赣119”智慧消防大数据5G应用平台—5G+数字化治理、三清山基于5G融合的智慧旅游示范应用项目、卫棉集团5G+智慧纺织工厂、银山矿业5G+智慧矿山建设、赣州金顺科技5G+PCB智能工厂项目和5G+AI防诈打猫等25个项目。

获得二等奖的项目有:5G+云游江西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江西大吉山钨业5G+智慧矿山项目、基于5G的智能AR字幕眼镜的应用与推广、赣锋锂业基于5G专网+MEC的智慧锂电工厂安全管控体系建设项目、格力电器5G智能工厂建设项目、5G智慧疾控一体化平台、“5G赣林通”护江西绿水青山——江西省5G智慧林业管理创新应用、基于5G专网的南昌智慧轨道交通项目、基于5G与大数据技术的宜春无感智慧停车服务、江西明恒纺织集团5G智慧工厂、基于5G技术在民爆行业智能工厂的应用示范、基于5G技术的港口智慧工地智能化监测及数字孪生管理系统落地示范研究——“5G+交通”、基于5G端边云协同的智慧物流创新应用、江西华尔达线缆股份有限公司5G数字化工厂、5G+AI助力星火有机硅生产管理精益化、5G+慧管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大数据管理平台、乐安三连制衣智慧工厂、基于变电产业的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工厂——“5G+工业互联网、吉安市智赣119消防物联网建设等19个项目。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有:5G+五彩梁塅数字乡村、基于5G+热敏灸特色诊疗服务智能化示范应用研究、5G+人工智能助力德兴铜矿步入无人采矿新时代、5G+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基于5G的矿用车联网在露天矿山的实践——5G+车联网、5G智慧图书馆等6个项目。

获得最佳组织奖的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通信管理局和省广播电视局等10家单位。

获得最佳贡献奖的有: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和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上台为获奖代表颁发一等奖。

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李庆红,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陈金桥,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涂迎九,信息化厅厅长杨贵平,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郑蕾,中国移动江西公司总经理凌浩,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总经理周智,为颁奖嘉宾与获奖代表颁发二等奖。

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操秋阳,中国电信江西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俭,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浩宇,中国铁塔江西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黄益山,中国信通院江西研究院院长刘海瑞,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纪伟涛,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陈新,省公安厅二级巡视员阮皇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廖玲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杨静为三等奖获奖单位颁奖。

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江西区域赛决赛颁奖仪式举行之前,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任珠峰等参观了展览。(王健摄影)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