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四有”模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江西省武宁县“四有”模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10-31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江西省武宁县是一个山区、库区县,许多群众居住在深山区和库区回水区。“十三五”期间,武宁县紧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和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建设了武安锦城·梦想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各类搬迁户3726户1.49万人。近年来,江西省武宁县紧紧围绕“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目标,坚持“四有”模式,用心用情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1.社区治理有力度,提升民生福祉。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管理理念。一是优化管理机构。组建了“党建+安居”六级组织网络(即豫宁街道党委、社区党支部、楼道党小组、居民小组、楼栋长、单元长),在原搬迁地村干部、搬迁群众中优先聘用社区干部的基础上,由群众自己推举产生了楼道党小组、居民小组、楼栋长、单元长,真正实现“让群众自己管自己的事”,使社区网格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延伸到每个家庭。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在楼栋长、单元长以及社区志愿者、物业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保障了群众生活便利与健康安全,促进了安置点平安稳定。二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安置点联合第一书记工作队开展了“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选树一批脱贫致富典型现身说法,持续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社区开设道德讲堂,宣传“移民驿家”家规,形成社区道德规范;组织开展“帮扶帮困”“扶残助残”等系列志愿者活动,形成亲帮亲、友帮友、邻帮邻、户帮户的良好氛围;开展了社区广场舞、徒步比赛、篮球赛等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开展了“三·八”妇女节寻找最美家庭、“七·一”党员座谈会、清洁家庭创建等活动,提升了群众文化素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向更深层次延伸和发展。三是妥善开展矛盾化解。创建“工会帮帮忙”三师一室,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健康工程师于“沙龙茶叙”劳动争议调解室里,集中为搬迁群众解疑答惑、排忧解难,目前已无偿为搬迁群众提供法律咨询500余次,调处劳务纠纷10余起,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搭建了“有事先商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社区安排2名工作人员对安置点内存在困难的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上门劝导、居中调和,促进安置点和谐,塑造平安融洽的搬迁环境。特别是近年来针对住户反映的地下储藏室划分、房屋维修等难点问题进行妥善处置,工作获得搬迁群众一致认同。

2.服务群众有温度,建设幸福家园。为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武宁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服务做实做细,做到群众心坎上。一是针对儿童“无人带”的问题。在社区规划建设了“四点半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儿童快乐天地,社区安排12名有教学能力的爱心志愿者轮流免费看护辅导至下午6点半。用心解决社区75名搬迁儿童放学“空档期”的看管难题。二是针对妇女“适应难”问题。社区专门开设姐妹谈心室,聘请心理医生定期坐诊,免费为妇女进行心理辅导,避免了部分妇女同志从农村到城市生活因不适应而产生的各种焦虑心理。目前已辅导65名妇女同志,受到广大妇女同胞一致好评。三是针对群众“生活难”问题。在小区配套建设了1所小学、2所幼儿园,距离安置点仅百米,实现搬迁群众子女就近上学633人;开设了公交车专线,首班时间6点10分,末班时间18点,每班间隔9分钟,方便搬迁群众出行。建有社区卫生院(中医馆)配备了针灸推拿治疗床、艾灸仪、中药熏蒸仪等10余种设备,能够提供386种中药饮片,针灸、牵引、推拿、刮痧等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截止目前已接待诊疗600余次。农贸市场、综合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了搬迁群众就学难、出行难、就医难、买菜难、购物难等问题。四是针对“脱贫后”生活保障问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选派第一书记1名和工作队员2名,负责具体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通过摸底排查,武安锦城安置区8户32人,均安排干部进行结对帮扶,每月上门开展走访,针对性开展精准帮扶,为每一户搬迁群众购买了防贫保险,广泛宣传防贫保险政策,符合防贫保险理赔条件的,及时申报理赔,筑牢防范返贫致贫防护堤。

3.就业帮扶有强度,促进稳岗增收。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三个一批”促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确保每户有劳动力搬迁户家庭都有至少1人就业,实现武安锦城安置点545户搬迁脱贫户稳定就业1057人,户均达1.9人。一是园区就业一批。2022年,在园区成立武宁县人力资源市场,组织开展大型就业活动招聘会,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目前实现搬迁群众就近园区务工1268户2102人。二是门口就业一批。近年来,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促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通过开发保洁、社区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为搬迁户提供各类公益性岗位55个,其中聘用搬迁脱贫户36个;积极引导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在园区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个,聘用搬迁脱贫户49人。三是自主创业一批。出台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月租20%的优惠,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目前共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26人。

4.安全防范有准度,确保和谐稳定。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做好安置点房屋质量、平安建设等工作,重点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一是压实责任强保障。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每季召开安置点消防安全工作会议,明确相关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职责,重点抓好日常检查、隐患监控、消防宣传等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了专兼职消防救援队伍,县消防大队每季开展消防知识管理培训,着力提高搬迁群众自防自救能力。二是全面排查补短板。全面开展了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了“月排查”机制,每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建立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台账,发现隐患12处,已全部整改完成,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凝聚共识抓宣传。利用微信、宣传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通过敲门入户,发放宣传单页的方式,着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累计发放宣传单页5000余张,营造了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形成了搬迁群众关注、参与、支持消防工作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