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创业 学技术 建基地--江西临川精准发力促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创业

强创业 学技术 建基地--江西临川精准发力促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创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1-15 09: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社局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就业原则,不断拓宽脱贫群众的增收渠道。截止目前,该区已经有5000多名脱贫户实现就业。

强产业促就业

临川各乡镇传统产业众多,该区人社局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切实措施,帮助脱贫户从事传统产业。截至目前,该区有1400余名脱贫户依托本地产业实现就业。

荣山镇种植灯心草历史悠久。该为增加脱贫户的收入,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以“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解决镇359户脱困户的就业问题。这种就业模式主要是以灯芯草合作社为主体,租赁水田1000亩,脱贫户每人在认种1-3亩.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收购。徐美香是新安村的脱贫户。她自己是一名聋哑人,丈夫是一名肢体残疾人,而且体弱多病,生活一直过得比较困难。为了使徐美香一家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把她列入就业帮扶对象,让她认钟2亩灯芯草。有时她忙不过来,中心干部还上门帮助她栽种、收割灯芯草。一年下来,徐美香种植灯芯草的收入在3万元以上。

学技术促就业

前不久,在经过创业培训后,鹏田乡谢家村脱贫户付仁生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泥鳅养殖场,共建设养殖池6个,面积10亩,放养泥鳅18.5万尾。由于付仁生采取 “以肥养虫、以虫养鱼”和水面放养水浮莲等生态养殖技术,他养殖的泥鳅成活率高达95%。“搞养殖不能盲目,一定要掌握技术。如果没有参加区里的创业培训,我养的泥鳅成活率肯定没有这么高。”付仁生说。

为提高小额贷款的效果,真正使脱贫人口富起来,该区在发放小额贷款之前,先让贷款人员免费参加创业培训。通过互动培训的方法,向创业人员把脉号诊,指点迷津,帮助出点子、找路子、想法子,送致富“金钥匙”。并且把小额担保贷款与项目开发、开业指导、税费减免结合起来,通过各项扶持政策,增强贷款人的创业能力。对参加创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优先办理贷款手续。对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人数多的农民,加大放款额度,扶持其扩大规模。近两年来,该区共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培训人员1500余人。

 建基地促创业

“多亏了镇里的创业基地,让我的创业梦想得以在家门口实现。”去年年底,东馆镇下张村脱贫户龚德高在在镇里的创业孵化基地开设了一家建材加工店。以前,他一直在市区的一些工地做零工。钱没有挣到多少,而且十分辛苦。东馆镇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后,他就想在这里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店铺。很快,在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他的建材店就顺利开张了。

为减少创业成本,方便脱贫群众创业,该区在东馆、腾桥等乡镇建起一批小型创业孵化基地,对入园企业实行从审批、招工到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并提供融资担保、物流配套等服务。目前,这些小型创业园入驻企业36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全年创税近千万元。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