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产业定位、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为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奠定了可持续发展极。
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区创办于2001年10月, 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5年9月获批省级高新区,是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省级民营科技园、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省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医药)特色产业园、中国功能纺织品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江西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纺织新材料)。
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强“筋”壮“骨”花满园
园区管委会主任舒彬介绍,万年高新技术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已完成开发面积9.3平方公里,分设“一区三园”:凤巢工业园主要发展医药化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丰收工业园主要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万年青工业园主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
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现已形成了以创业大道、建业大道、建元大道、产业大道、疏港公路为主干道的道路网络,配套建设了万年港综合码头,自来水厂,天然气公司,1座22万伏变电站、3座11万伏变电站和7座3.5万伏变电站,还准备建设2座11万伏变电站,工业用水有两座大型水厂,并建有1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和2个工业污水处理厂、500余套员工周转房等基础设施。
园区的机械电子、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已跻身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 成为全市唯一拥有机械电子和纺织新料两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的园区。三大百亿产业入统规上企业总数148家,2021年共实现营业务收入444.55亿,占园区经济比重92.48%。其中:纺织新材料产业(企业总数155家,规上企业79家)实现营业收入195.85亿元,同比增长21.73%,龙头企业有昌硕纺织、伊兰文纺织、三联纺织、聚润纺织等;机械电子产业(企业总数98家,规上企业43家)实现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79.2%,龙头企业联创电子、万年芯微电子、百思利科技、佳维诚电子等;食品药品产业(企业总数46家,规上企业26家)实现营业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5.3%,龙头企业有鲁花集团、万年贡集团、君业药业、成琚药业等。
万年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舒彬接受媒体团采访
创新驱动赋能企业“智”跑
舒彬指出,万年县高新园区要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加强与大院大所对接,鼓励企业加大R&D研发投入,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占比1.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占比均达35%以上。重点推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与高新区的深度合作,通过“平台+产业”的模式不断孵化和导入产业项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力争培育瞪羚(潜在)企业2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家。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的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力争3家企业入选省“双千人才”计划,支持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重点“小巨人”。加大推进中南环保产业协同研究所、园区创客空间等项目建设,健全完善科技孵化平台,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继续万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新特精”企业19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3家、瞪羚(含4家潜在)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创实践基地4家、省级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协同创新载体1家,总数均位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
采风团在百思利听取企业专利技术介绍
土地集约化发展显成效
舒彬说,万年高新园区积极推动平台集约化发展。2021年园区推进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清理“两闲”土地670.4亩,新增用地1300余亩。2022年上半年启动新征用土地470亩;为欧派门业、碧源科技、临港纺织产业园等8家企业出具企业用地红线图共计474.61亩;完成返乡创业标准厂房(二期)、帝劢药业等5家企业规划方案评审;完成挂牌出让企业用地4宗共计356.73亩。
园区对于要求供地项目,原则上参照《江西省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赣节地增效办发〔2019〕)4号)执行。 在与新入园企业签订入园协议时,将投资强度、主营收入、亩产税收等在协议中进行约定,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对固定资产投资 3000 万元以下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鼓励租赁或购买园区标准化厂房、闲置厂房生产、经营。对固定资产投资 3000 万元以上项目按“标准地”供地,除行业特殊规定外,规划建设要求主体建筑物要求达到地面三层以上,以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兴建标准厂房。园区已先后建成4.3万平米创业孵化基地、8.6万平米小微企业创业园、10万平米电子产业园一期、13万米电子产业园二期、公共保税仓等发展平台。同时,针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实行代建标准厂房,近两年先后代建了赣康美信、百思利新能源、万年芯微电子、欧派门业、联创三期、伊兰文纺织等重点项目共计28.16万平方米。(周万里、林琳摄影)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