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滋润入心扉形式多样接地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飞入寻常百姓家”

精神滋润入心扉形式多样接地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飞入寻常百姓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12-01 09: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置身赣鄱大地,精神暖意宜人。自11月14日开始,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分赴各地各单位宣讲,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汇聚起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精彩华章的强大力量。在江西省委宣讲团以上率下的积极作用下,基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也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南康区龙岭镇金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红色基因凝聚起奋进力量。江西是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红色资源多、红色底蕴深,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束“真理之光”,它在革命老区熠熠生辉。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基层宣讲的亮点之一,余江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县,是毛主席赋诗赞扬过的血防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该区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有机融入党史故事、血防故事、征兵故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机关红色故事宣讲120场次,着力弘扬建党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全省基层各类宣讲,有机结合红色基因传承,生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11月18日,在樟树市鹿江街道四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老兵慷慨激昂地为群众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分享自己的从军经历和保家卫国故事,引导广大群众感党恩、永远跟党走,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近日,南康区龙岭镇金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群众在潭口农民武装暴动旧址开展“奋进新时代 书写新荣光”为主题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宣讲搬到了传统的会议室之外,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与群众聊家常,用“乡音”把党的方针政策以更接地气的形式传播到群众中……

多样形式激发着群众热情。全省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老革命、老英模、老党员、改革先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作用,充分发挥老兵宣讲团、“学习伙伴”宣讲队、长江源宣讲团、“老方说党史”宣讲团等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集体以及“赣鄱劳模宣讲团”“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青年讲师宣讲团”等宣讲队伍作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基层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其中,赣州市南康区积极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打造立体式宣讲平台,以更“潮”的方式,让群众听得懂、易理解、能记住,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上饶市广信区则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程”为主题,按照“宣讲+队伍+活动+网络”模式,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广信青年说”宣讲活动,该区已选拔、培养了一支10-15人区级青年讲师团队伍,并指导全区各基层团委及少先队组建了总规模60人左右的青年宣讲队和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开展各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青少年宣讲活动100余场次;上饶市信州区整合100名网格员、100名文明实践员、100名区属优秀教师和区委党校教师以及上饶师院100名大学生组成“4个100”宣讲团,通过老百姓喜爱的话语和生动、朴实的题材,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创新理论有滋有味、有趣有料地传递给乡亲们,让大家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地域特色展现出强大活力。为了将党的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传到百姓心坎里,引导广大群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省各地巧借地方特色,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干部群众心间。其中,景德镇市瓷源茶乡社科普及志愿者宣讲团在广泛传唱了上百年的浮梁民歌《采茶忙》基础上,创编浮梁新民歌《瓷源茶乡唱新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深受浮梁群众喜爱的经典黄梅戏曲,填上新词,新编黄梅戏《中华必富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还采取微宣讲、“三句半”、快板等鲜活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新余市珠珊镇镇村干部则通过组织田间课堂、“板凳会”等多种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到农村,宣传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中,“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挣到钱,还可以照顾家人和孩子。”在村民胡美珍看来,田间课堂宣讲非常接地气,深入浅出,让她感触颇深。

近日,在抚州市临川区宣传工作推进会上,发布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理论宣讲品牌——“理润才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已组建“区委宣讲团”“共青团宣讲队”“人民检察院普法宣传队”“农村大讲堂宣讲队”等各行业、各领域、各单位主题宣讲团32个,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覆盖近万名群众。(刘骏文摄影)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