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出台《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江西省出台《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1-04 16:1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更好响应国家“十四五”信息产业相关规划总体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江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编制《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培育产业新动能为核心,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以电子信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纵深拓展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的综合发展优势,强化智能终端对全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提升电子元器件等配套环节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巩固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和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原则:1、创新引领。立足特色优势、聚焦资源要素,畅通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实施电子信息领域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实现由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向强省转变。2、政策驱动。持续完善企业、项目、人才等方面政策,规范企业服务流程,构筑壮大产业发展“软实力”,为产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3、应用牵引。统筹谋划多元应用场景,强化应用市场牵引带动,推动电子信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持续涌现,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广泛深入应用,撬动万亿级市场规模。

4、开放合作。发挥京九沿线交通南北纵贯的区位优势,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利用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契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国内区域和“一带一路”等国外地区开展深度产业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立足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电子信息制造基础优势,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慧信息技术服务四大重点领域,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打造引领中部、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带,加快推动江西省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强省。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25年,电子信息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1.2万亿元,其中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VR、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体系突破3000亿元,物联网突破2500亿元,半导体照明突破1500亿元,电子电路板突破800亿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市场主体向产业链中高端转型步伐,提升资源配置优化水平,推进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协调发展,强化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圈持续完善,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为产业提质升级增添内生动力。

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VR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承担一批省部级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应用试点专项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产业孵化方面取得一批显著成果。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5大重点任务。

第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 大力推动企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级,推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强化创新平台中企业主体作用,鼓励领航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创新竞争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整合技术、资金、人才的关键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进产业化进程。推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承接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拓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空间。

2. 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电子信息领域实验室体系,鼓励建设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推进创新平台提质培优,加快“国家队”引进培育。强化产业链技术协同创新能力,组织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建立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接电子信息领域科技重大项目。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产业创新载体,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和跨行业融合性技术研发,突破发展瓶颈,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电子信息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标准制定,通过标准固化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用。

3. 扎实推进基础再造和“重创工程”

加快实施制造业基础再造行动,围绕核心基础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薄弱环节,实施一批强基工程项目,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深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重创工程”,构建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协同创新转化机制。加强重点产业主攻方向研发攻关,促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实施新品精品“三百”计划和“赣出精品”工程,落实“三首”(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提升“江西省网上常设技术市场”效能,发布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开展重点产业创新成果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化应用。

第二,产业赛道突破行动

1. 做强做大智能终端体系

发挥江西省在终端整机制造方面的优势,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爆发机遇,聚焦智能终端产业链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加快发展移动智能终端、虚拟现实/元宇宙、智能家居、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产品制造,打造新的消费类和行业类数字产品,着力提高智能终端产品配套率,推动产业上规模、成体系、树品牌。

2. 增强电子元器件本土配套

顺应“十四五”期间电子基础产业加快发展趋势,充分挖掘我省已有电子基础产业发展特色和成果,立足半导体照明、印制电路板、电子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提出增强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方向,切实支撑我省产业链本土配套能力提升。推动硅基LED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优化LED芯片制备到LED封装及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着力扩大LED中高端照明产品生产规模。推动PCB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引导鼓励吉安、九江、赣州、萍乡等市做优做强PCB,为相关产业产品提供配套。优化锂离子电池材料、LED材料等基础赛道产业布局,补齐锂离子电池、新型显示等产业链上游短板,解决核心产业“两头在外”问题,推动产业能级跃迁。

3. 延伸智能感知优势前沿

把握我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契机,延伸智能感知产业链,从智能传感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构建智能感知产业体系,提升我省智能化水平。立足“感知江西”,建设九江智能传感谷,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应用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智能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打造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先进示范基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先进产线,提升集成电路研发制造水平,培育涵盖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实施“揭榜挂帅”,统筹推进国家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显示面板及模组、配套电子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新型显示、终端、电子材料等产业链协同创新。

4. 提升智慧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紧抓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前沿信息技术演进契机,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智慧信息技术服务方向,鼓励“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应用为牵引,推动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为我省做优做强数字经济提供前沿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第三,重点企业培育行动

1. 做优做强龙头企业

聚焦“招大引强”,瞄准电子信息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头部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企业配套协作紧密、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生态型领航企业。鼓励骨干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促进各类电子信息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以点带面、全面跃升。推动谋划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凝聚效应,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引导鼓励企业间通力合作。

2. 培育壮大中小企业

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相结合,鼓励“链主”企业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挂牌展示。鼓励各市县区政府和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方案,纳入供地方案,实行“带方案”招拍挂供应。

第四,区域协同发展行动

1. 发挥京九高铁“一轴”产业转移辐射力

围绕京九高铁沿线的经济走廊,持续以京九高铁沿线“一轴”谋划空间布局,聚焦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慧信息技术服务等电子信息重点产业链,对接粤港澳等重点交通节点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革命老区与广东省重点城市对口合作机制,加快重点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承接转移,将“过道效应”转化为“虹吸效应”。

2. 做大做强“四城”产业集聚影响力

依托南昌市、吉安市、九江市、赣州市“四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城。结合四个城市自身基础和特点,因地制宜进行科研、生产的布局,形成南北呼应、软硬兼具的电子信息核心引领带和创新资源集聚区。做强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核心区”,做大赣州、九江电子信息产业“桥头堡”。充分发挥“四城”产业转移承接的核心作用,形成沿线产业协同配套,起到连点成线的作用,统筹推进京九沿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聚集发展。

3. 拓展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发展辐射圈

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要求,在景德镇、新余、鹰潭、抚州、宜春、上饶、萍乡等城市着重打造各具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首位产业,形成全省范围的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带。联通昌九资源整合经济体和“吉-泰-赣”产业走廊,形成全景布局、全域覆盖的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圈,建设内聚外联、辐射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

1.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新制造

围绕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智能感知、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持续推动企业上云行动,加快高耗能制造设备、新能源设备、智能化设备上云上平台,建设企业上云资源池,推动中小企业从云上获取资源和应用服务。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开展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柔性化改造。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无人生产线建设,加快技术研发、设计、管理、仓储和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升级,重点推进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工业互联与智慧工厂、服务型制造关键技术、产品应用。

2. 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面向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网络需求,加快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推动高带宽虚拟专网、PON、移动物联网、5G、下一代无线智能网应用。发挥江西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作用,鼓励电子信息龙头、骨干企业搭建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平台向产业上下游开放自身能力,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完善标识解析产业化应用模式,推进工业知识、经验及方法模型化发展,构建资源聚集、开放共享、高效协同、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聚焦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提升电子信息领域工业互联网态势感知、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聚焦电子信息重点领域,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示范项目。

3. 深入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调、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开展定制制造、协同制造、远程运维等一揽子服务,围绕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VR/AR、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领域,鼓励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合建设,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服务机构。优化要素管理,建设面向供应链的网络化协同系统,构建电子信息制造业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等生产过程闭环管理,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