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推出“赣菜贷”金融项目 加快推动餐饮消费全面复苏

江西省推出“赣菜贷”金融项目 加快推动餐饮消费全面复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2-09 16: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9日,记者从江西省商务厅获悉,经过前期筹备,江西省商务厅、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国控集团推出“赣菜贷”金融项目。

在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处长赵群告诉记者,此次发布的“赣菜贷”产品,创新构建政银企合作机制,搭建批量化运作信贷模型,有效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服务对象。在江西省内注册的中小微餐饮企业以及围绕餐饮行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正餐服务、快餐服务、其他餐饮业、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农产品批发配送、冷链物流、饮料酒水供应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贷款规模。科学设计批量化运作信贷模型,合理匹配贷款额度,设置风险容忍度,总授信6亿额度,推动符合条件企业“应贷尽贷”“可贷能贷”“能贷足贷”。

模式期限。采用“信用+资产+数据+政策性担保”的灵活模式,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求。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授信期限不超过3年。

综合费率。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利率原则上不超过4%、担保公司费率不超过0.8%。同时,针对星级评级、职业技能比赛获奖、品牌建设突出的优质企业实施差异化费率,并按照相关要求匹配贴息贷款。

“白名单”制。实行“白名单”制度,申报工作由各设区市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相关协会负责推荐企业,由赣菜品牌推广中心和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联合审核企业“白名单”。

审批时限。申请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原则上在10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落地;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服务平台,进行全流程优化,在客户端做“减法”,“见贷即保,事后备案”,实现“秒批秒贷”。

赵群表示,“赣菜贷”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业务模式批量化。面对餐饮企业户数多、数额小、覆盖面广的特点,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与省外经贸融资担保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银担双方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在先行开展线下业务的同时,积极搭建线上“银担对接平台”,实现业务系统数据的互联互通、业务的线上化审批,在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客户体验。

融资方式灵活化。为更加高效地服务江西省餐饮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为餐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信用+资产+数据+政策性担保”多种组合融资方案,授信期限不超过3年,不使用不计息,使用后计息,待产品线上化后,打造“一次审批、总额控制、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融资方式,既方便了融资主体随时用信,又节省了融资成本。

风险控制精准化。银担双方错位合作,共同把控风险,梳理餐饮企业风险状况、行业风险特点、业务风险信号集中度等风险情况,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防控,银担双方按比例分担合作业务风险责任,并事先锁定合作业务总体3%的担保代偿率上限,进行担保风险总量控制。在熔断机制前提下,银行与担保公司分别按20%、80%确定风险分担比例。

赵群说,《江西省打造赣菜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以来,省商务厅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了赣菜“扬名”行动、创新行动,全力推动赣菜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江西米粉品牌,餐饮消费潜力有效释放。创新推出“赣菜贷”是持续支持餐饮市场主体、做大赣菜产业规模的重要举措。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关键招”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餐饮行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出“赣菜贷”金融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续为餐饮市场主体“输血”“活血”,加快推动餐饮消费全面复苏的重要举措。

惠企纾困激活市场的“及时雨”

疫情三年以来,赣菜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营压力加大。经多次调研、座谈交流,省商务厅联合中国建设银行和省国控集团量身打造专属信贷产品——“赣菜贷”,通过金融助力纾困餐饮企业,帮助广大餐饮行业经营者渡过难关。在具体工作中将分批对接餐饮行业相关商户金融需求,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餐饮企业,为全省餐饮企业“加上新柴”、“添把旺火”,以实际行动助力餐饮行业发展。

政银合作优化环境的“新场景”

“赣菜贷”将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双方优势互补、共担风险,携手开展商贸“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助推实现业务模式由银行主导向“双向推动”“保贷结合”转化;由“见保即贷”优化为“见贷即保”,餐饮法人企业凭经营流水即可获得更高额度、更低利率的信贷支持,采取无抵押贷款、有抵押增信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我们将坚持普惠金融数字、信用、线上发展方向,提高审批效率,简化流程手续,强化产品创新力度,搭建经营快贷融资场景,通过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POS收单、代发工资、上下游供应链数据、金融资产等各个方面采集数据,授予企业信用额度,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以优质金融服务提升企业信贷获取能力。

省外经贸融资担保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红剑说,近三年来,餐饮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不少企业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经营困难。为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助力餐饮行业加快复苏,省商务厅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国控集团推出“赣菜贷”金融项目。“赣菜贷”是为赣菜企业量身打造的专属信贷产品,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采用“信用+资产+数据+政策性担保”的灵活组合模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最大限度满足企业需求,实施差异化综合费率,最高年化不超过5%,授信最高额度1000万元,期限3年,为赣菜企业及其上下游提供低费率、高效率的信贷服务,为餐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真正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雪中送炭,共同促进江西餐饮行业加快复苏、加速繁荣。

王红剑表示,下一步,省外经贸融资担保公司将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开展“赣菜贷”白名单企业申报。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开展优质赣菜企业名单申报工作,切实摸排企业实际需求,并进行审核把关,由赣菜专班和省建行共同认定后予以公布,由建行全省域覆盖的网点负责对接,就近办理、提高效率。

第二,数字化赋能服务赣菜企业。深化与省建行合作,强化科技赋能,探索建立数据共享对接,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平台,实现“赣菜贷”审批、风控、数据线上化运行。

第三,支持赣菜品牌推广活动。中国赣菜品牌推广中心、建行江西省分行、江西国控集团以及省赣菜产业发展促进会积极参加赣菜品牌推广活动,并提供相关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金融普惠部副总经理范文武说,“赣菜贷”作为强化普惠小微金融服务,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要求中的重要一环,为餐饮企业纾困解难送上金融的“及时雨、雪中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给“赣菜贷”加点烟火气。大银行服务大企业,小银行服务小企业,涉农银行服务乡镇农村。这是大多数人的传统眼光。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坚持“服务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新金融愿景,纵深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将信贷资源向咱们江西特色产业倾斜,“赣菜贷”产品通过客户下沉、服务下沉、经营下沉,引导金融活水灌溉至餐饮行业的田间阡陌,有效触达消费市场的神经末梢,实现了履行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有机统一。

二是给“赣菜贷”加点金融科技活。近年来,针对普惠金融客户“缺信息”“缺信用”等特点,针对传统信贷业务依靠人工审批,信息不对称、申请资料多、审批效率低等痛点,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充分发挥科技和数据优势,凭借连通市监、林业、税务、政务、社保等外部数据以及广泛搭建各类平台的过往经验,逐步打通赣菜行业“信息孤岛”,不断探索“赣菜贷”线上金融服务新模式,将赣菜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转变为可量化的数据,全面提升服务“赣菜贷”客户的响应能力。

三是给“赣菜贷”加点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为提高普惠金融的普及面和获得率,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汇聚各类资源,此次“赣菜贷”的研发设计就是不断深化银企、银政、银担合作的重要体现。切实有效地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精细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搭建起各类开放共享的普惠新生态。

范文武表示,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将传承红色金融基因,践行新金融行动力量,把普惠金融事业推向深入,积极投身于推广赣菜品牌的行列当中,不断开展助力赣菜发展的实践活动,以期助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发布会是建行江西省分行面向社会的又一次强有力的发声,表达了围绕赣菜行业客户需求全力打造“更专属、更全面、更灵动、更贴心”的全新体验的决心,为广大餐饮企业提供额度充足、利率优惠、流程便捷、还款灵活的信贷服务。

千百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一鸣表示,作为江西本土赣菜企业,千百味集团于2004年创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南昌和上海等地开设了数十家连锁餐厅。在发展壮大之际突遭三年新冠疫情,我们受到不小的冲击,整个餐饮行业尤其是线下实体经营的餐饮门店进入了寒冬。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大众消费信心的恢复,上海的拓店计划和南昌高新区30亩赣菜庭院计划提上了发展议程。正当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四处筹款之际,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纾困措施,省商务厅出台“赣菜十条”之后再出新招,联合建行、江西国控为餐饮行业量身打造了“赣菜贷”金融产品。建行南昌分行开设开户、授信、放款全流程绿色通道,仅用5天时间就对我们投放了首笔500万元贷款,确实解了燃眉之急。当我们拿到首笔500万元贷款后,真正体会到了“雪中送炭”的感觉,使得我们对未来的发展计划信心倍增,体现了支持餐饮消费复苏的担当和效率。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