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钱不要命吗?好歹让你丈夫骑车送你来诊所。”面对步行十几里,中途休息数次才能来复诊的患者,郭海根很是担忧。这位患者已经51岁了,是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盆珠村人,在一次挑混泥土上桥途中突然腿部无力,坐在脚手架上不能行走。这类关节病最忌劳累走远路,但是患者也是无奈,“我也没办法,家庭条件不好,一家6口,上有老下有小,耽误一天就少近百元的收入。加上看病要花钱,不得已。” 像这样的患者只是郭海根众多病人中的一员。
作为从医33载的乡村医生,郭海根认为乡村医生奋斗在医疗预防保健的网底一线,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当好群众的健康守护人,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必须有无私奉献精神,以医者仁心,履行了一个乡村医生的职责,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还需任重而道远。只有奋斗不已,才能水到渠成。他的奉献成为了当地从事着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工作的标杆,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倍赖和赞誉,连续多次获得县级以上“优秀医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同时,从2009年开始至今13年献血累计一万毫升,荣获国家卫健委、国家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在他的影响下,全家人也加入了无偿鲜血的队伍中。他们希望可以通过献血这样的方式,尽己所能地帮助到更多的病人和有需要的人。
立下壮志 勤奋学医
“郭医生真是一个大好人,他在村卫生室这么多年,一直对病人很热心很耐心,不管晚上几点,只要病人不舒服,给他打电话他准能来!你可以去我们村问任何一个人,在我们村,郭医生是公认的好医生,我们这些村民没有一个不佩服他!”近日,笔者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泉江镇共裕村村卫生室采访时,该村村民郭斌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在郭斌看来,郭海根把他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身边那些淳朴的村民,大家都为他骄傲。他说,对这位扎根基层30多年的“老”村医,他们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出生1970年农民出身郭海根,八十年代看到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好多老百姓因为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年纪轻轻地就撒手人寰了,便萌生了从医的念头,医治民间疾苦,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干点实事。因此,郭海根学习很努力,但没考上理想学校后,通过购回医书刻苦钻研、四处拜访名师求经学医,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传承了中医之道,还在卫校进修,参加乡村医生资格考试,考取了执业医生资格证,1989年挂牌开起私人诊所,成为一名乡村中医医生。
人们常说,干一行,钻一行。通过苦学勤思多练,加上师从许多名医,广泛阅览各类医学书籍,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讲座,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村民偶尔到诊所看病,有些病没看好,郭海根就带着病例积极向其他医生请教。这样,郭海根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中医治疗、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风湿骨伤、腰肩颈腿痛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由于技术硬、口碑好、乡村的病人也慕名而来,得到他精心医治得人,都夸他是个“好医生”。
医者仁心 为民服务
身为医者,他殚精竭虑为村民身心健康服务,作为乡村医生,常怀:医者父母心的思想观念,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病情,分析他们的需求,时时急病人之所急。常思:视人民为父母,以奉献为快乐,待病人如亲人,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工作中无微不至的照顾、观察每一位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无论哪里有病人,他都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来回折腾彻夜不能寐;有时他刚端起饭碗,就有病人来找看病,囫囵吃上几口就随即出去了;就是大年初一也没有清闲过,更谈不上平时。有人问,这样没日没夜,不辞辛劳的工作,图什么?他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还记得,2000年寒冬寒风凛冽逼人一个夜晚,临近乡镇禾源镇莲塘村一户83岁老人冯某,因中风三年突然发病,病情十分严重、周边诊所及医院拒诊,家人救人心切,晚上十一点找到他家,请郭医生去救救他父亲,他二话没说,立马坐上患者家属摩托车前往,在行进途中,漆黑的夜映,崎岖的山路高低不平,销有不慎就会被摔到山下,让人胆战心惊。经过一小时终于来到患者家里,此时患者家属都在准备患者后事,他紧急诊断后,根据老人的病情,采取对症治疗及打开静脉通道的方式,经过几个小时的精心守护治疗,老人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其子满怀内疚与感激地说:“大半夜惊扰你,真对不起啊!你真是一个全心为老百姓的好医生啊!这叫我怎么感谢你呢!”郭海根婉言谢绝道:“我虽是一名乡村医生,但护佑一方百姓健康也是我应尽的一份职责。”然后,他便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家赶。此时凌晨曙光冉冉升起。之后在他半个月服药调理下,老人病情大为好转,病人家属十分感激。
患者廖某,49岁,女,遂川县珠田镇达溪村人。自述其左手腕关节疼痛已半年之久动弹不了,在医院拍过片,没发现组织关节病变,尝试了治疗和多种药方都不见效果,加上时疼得很厉害,听到郭海根治疗有疗效找到他,郭海根经过问诊,开着六剂中药药方服用后疼痛已大减,手腕活动自如,感到非常高兴。又连服半月,历经近一个月的治疗,已经彻底痊愈。
村里郭勇一家每每提起郭医生,都是满怀感激、赞不绝口。郭勇老人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好,又患有高血压等病,每次犯病或者身体不适,只要一个电话,郭海根都立刻赶过去,为老人精心治疗,护理。他为郭勇所做的一切让老人的子女们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这样的故事,30多年来经常发生在他的身边,他就是一直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着医生的医德服务群众。
如今身为村卫生室所长,他用双脚丈量了共裕村的每一寸土地。这么多年下来,能记住村里所有70岁以上老人的名字,能脱口而出村里身患重大疾病的病人,能了解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家庭最基本情况和档案病史,谁对那种药过敏等都一清二楚。正所谓“医者仁心”,作为医者,他始终怀有一颗仁爱的正义之心,心怀共裕村的每一位村民。
勇担责任 默默奉献
郭海根所在的村叫共裕村,地处遂川县泉江镇,为城中村,村民仍以耕田为主,务工为辅,大部分年逾50岁的村民由于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耕田之余只能从事一些重体力劳动。由于负力过重和工作环境影响,各种风湿、类风湿、肌肉损伤、急性意外损伤、腰腿疼痛病人不断增多。为了做好村里的公共卫生工作,郭海根积极响应上级的工作安排,不断完善全村村民建档和家庭医生签约、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医疗工作,走在普及公共卫生和发展乡村医疗事业的道路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疫情期间,作为乡村医生的他首当其冲,积极承担疫情防控任务,始终坚守在村里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2003年非典,到2005年禽流感,到2020年新冠,在疫情期间,他不顾自身安危,克服装备不全,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戴上最简单的医疗口罩第一时间走访村内返乡人员,零距离接触进行体温测量和人员登记,实时跟进隔离人员身体情况,坚定地走好基层疫情防控的第一步。他积极参与村内疫情防控值班,在村内的各个关卡登记和把关村民的进出情况,严格遵从防疫规则,无数个日夜与寒风相伴,为村民疫情期间的安全保驾护航。在后疫情时期,他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给疫情期间村民开健康药方,当好群众的健康守护人。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郭海根,始终葆有一份以自己过硬的医疗技术服务群众的赤诚情怀。在行医过程中,他视病人如亲人,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急病人之所急,解病人之所难。对前来诊所看病的群众,他能够做到辨症而治、对症下药,积极创新中西医结合、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案,不滥开药,不过度治疗,坚持合理收费,让群众能看得起病。对于手头一时紧缺的群众,他甚至采取先看病、等痊愈后再交费的方式,以足够的底气来获得群众的信任。郭海根虽是一家乡村诊所,但他没有一味以赚钱为目的,而是始终心系苍生。对低保户、贫困户这些特殊群体的病人,他只收药品和医疗器材成本费,甚至免费为他们看病。原有位特困户来诊所看病,由于是失能病人,走得忙没带钱,郭海根并没有拒之于门外,而是及时为其看病。开好处方后,让爱人马上拿药,立刻给予治疗。由于救治早、疗效好,几天后,这位失能的特困户很快痊愈康复。此外,郭海根还坚持扶贫济困、热心助学、积极投身各项社会事业。对于水灾、震灾、疫灾等大的灾难,他总是积极踊跃捐款。
如今,郭海根依然每天奔波在为村民看病的路上。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奉献,任劳任怨,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用一颗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心,保障了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郭海根憨憨说道:“能让村民远离病痛对他来说就是最大的欣慰,只要乡亲们需要(我),能让村民远离病痛,我就愿意永远扎根在家乡,我觉得这样平凡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李建平摄影)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记者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