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市永川区开幕,来自全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800多人参会。当天,国内目前单体规模最大、全流程使用虚拟拍摄技术的数字科技影棚——“永川科技片场”正式揭幕。
5月5日,中国电影科创峰会暨第十四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重庆永川开幕。邓蕊 摄
本次峰会为期两天,以“科影融合▪数创未来”为主题,围绕“影视工业化”和“影视技术人才培养”两大主旨,开展了中国影视科创展、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以前瞻性思维、国际化视野、数字化理念,探索科技与影视融合发展之路,助力重庆建设中国科技影视名城,为新时代影视工业化发展描绘新的宏伟蓝图。
永川科技片场航拍图。陈仕川 摄
重庆市永川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邓文介绍,永川科技片场建设了全国领先的数字科技影棚,棚内拥有一套LED虚拟拍摄系统、一套XR扩展现实系统、一套Vicon动作捕捉系统。LED虚拟拍摄系统定制了亚洲最大的弧形LED虚拟拍摄屏,具备800平方米虚拟拍摄空间,屏幕点间距为1.95毫米,亮度可达2600尼特,完全对标好莱坞虚拟制片工业标准,同时配备行业顶尖的伸缩炮、斯坦尼康、蔡司镜头等拍摄器材及全套灯光矩阵。永川科技片场应用的虚拟拍摄流程,可实现虚拟置景及实时渲染、实时合成、实时预览,为导演和演员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和更高的拍摄可靠性,相比传统摄影棚拍摄,具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等优势,代表了未来影视摄制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该片场还拥有1000台服务器驻地渲染中心、400平方米超大杜比全景声终混棚、1000平方米含100个VICON摄像机的顶级光学动捕棚等行业顶尖配套设施。
5月5日,活动同步举办的中国影视科创展上,参展企业展示光学动捕技术。邓蕊 摄
本次活动还展示了“高精尖”科影成果。中国影视科创展设置虚拟数字人与动捕设备、元宇宙应用、高端影视器材、虚拟摄制、数字资产、云端制作等6大展区,以及大型XR、大型虚拍LED两大核心展项,分类展示了虚拟数字人、动捕及光学设备、元宇宙场景、虚拟拍摄设备、虚拟引擎、数字资产、云端制作等虚拟摄制全套流程和核心技术,展示面积达3000平方米。
当天,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现场发布了《中国电影数字制作规范》白皮书。该书系全国首发,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北京电影学院担任联合主编,内容涵盖电影数字制作工艺流程总图、DIT、剪辑、视效、声音、调色、母版制作、虚拟制作、云端制作9大章节,共计约14万字,是目前电影数字制作行业唯一的工作规范性参考书籍。
此外,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委会副会长、倍视传媒副总裁谢宁现场发布了“2023—2024年首届全国大学生48小时虚拟制作大赛”。此次大赛系首次举办的虚拟类制作全国性赛事,将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举办,通过赛事活动推动电影科技发展和产业人才培养。同时,峰会期间30余位产业专家及院校学者开展赛事研讨会,共同交流探讨电影科技发展、产业人才培养以及大赛规划设置等话题,架起学术界和行业之间沟通交流桥梁,促进高校教研成果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峰会现场还举行了《何处天涯》《寓言》《独木之渊》《霓裳大曲》《虚拟恐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真真》等7部虚拟影视剧落地发布仪式,意味着这7部剧将定档“永川科技片场”拍摄。
邓蕊 摄
同时,峨眉电影集团、重庆电影集团、永川科技片场三方共建西部科技影视拍摄基地,网易智能开发平台软件产业赋能中心,爱奇艺数字文创产业孵化基地,火焰山西南影视器材调度中心等7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投资金额超50亿元,项目投资金额超50亿元,将有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永川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影视城。
本次峰会还开展了影视科技与人才发展论坛、数字技术融合发展论坛、电影数字制作人才终身学习计划等异彩纷呈的系列活动。
据了解,重庆永川拥有重庆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区,共聚集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爱奇艺、完美世界等优质数字企业487家,相关从业人员近2万人,2022年实现营收350亿元,基本形成了“服务外包、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数字文创”三大优势业态。下一步,重庆永川将持续深化与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合作,通过“中国电影科创峰会”长期落户永川的优势,共同搭建中国影视科技发展的产业促进平台、行业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共同将峰会打造成科技赋能影视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盛会,为新时代中国影视工业化发展贡献重庆力量。(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 谭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