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围绕“五红五优”工程探索出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子

宜春地处原湘鄂赣苏区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依靠全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研力量先后出版了《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认同、传承与创新》《湘鄂赣苏区文化建设史略》等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湘鄂赣苏区革命历史研究。

宜春学院:围绕“五红五优”工程探索出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子

来源:咸宁新闻网 2023-07-21 14: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宜春地处原湘鄂赣苏区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入新时代,宜春学院扎根原湘鄂赣苏区红色沃土,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提炼地方红色文化研究成果,把地方红色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力打造以“红色传人、红色平台、红色编创、红色著述、红色研学”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彰显了全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地方特色和学科优势,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育人铸魂新路。

以“红色传人”展现青春能量,优化育人对象

学校始终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政治高度,优化育人对象,做好“红色传人”开枝散叶工作。近年来,学校通过“知行协会”“红色班级”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生组织吸引和聚集优秀学子,培养出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

一是通过“思政讲坛”“青马论坛”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前来讲学,与学生开展深度交流,提升青年学子的理论素养,进一步增强青年学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是通过爱心募捐、爱心支教、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青年学子的道德情操和朴素情怀,从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是通过红色宣讲、红色讲解、红色通讯、红色文创等途径长知识、强本领、增才干,淬炼青年学子的专业技能,红色班歌《红旗飘》荣获全省优秀原创校园歌曲比赛三等奖,设计的班徽得到广泛认可。

四是通过“红孩子工程”“手拉手活动”激活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主题教育,大学生到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宣讲红色文化,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的师生来宜春学院听大哥哥大姐姐介绍红色基地,提升青年学子的实践能力。

以“红色平台”拓展教学空间,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秉持科研教学互哺、教学科研双促的发展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做好“红色平台”迭代升级工作。

一是先后打造了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基地、廉政教育馆、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等教学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搬进教学楼,在教室走廊里开设“永不下课的红色课堂”,实现了廊厅式空间、展馆式布局、专业化设计、开放式管理、无限时学习、志愿者讲解、场景式教学。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载体,2021年秋季开始组织全体新生到馆接受学习教育。4年来基地接待各类参观者逾4万人,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经常爆满,受到了省市领导及高校同行的广泛好评,成为宜春市干部职工、高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砥砺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二是打造赣西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宜春市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等教研平台,积极开展跨校合作教学和帮扶,推动协同攻关,每年举行近十次赣西(宜春)片区集体备课会。同时以红色文化教育教学为主题,举办宜春市首届大学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三是依托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鄂赣苏区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连续两年举办“地方高校利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研讨会”,凝聚了一大批省内外研究力量,成为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阵地。

以“红色编创”演绎爱国旋律,优化育人路径

学校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教育思想,优化育人路径,通过红色视听、红色剧目、红色课程等方式做好“红色编创”创新创造工作。

一是编演红色剧目。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湘鄂赣苏区革命历史情景剧——“赣水这边红一角”于2019年成功演出,开拓出一条理论与实践、讲台与舞台、学习与应用、常规教学与特色教学相结合,以苏区精神启智润心的育人新路。目前正在此剧基础上全力编创一校一戏,打造永不落幕的红色剧目。

二是编创红色视听作品。以湘鄂赣革命历史为题材,师生先后推出《一颗子弹打下的碉堡》《埋在瓜田里的二十三枚铜板》等系列红色故事音频作品,每周集中在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展播。

三是开发红色课程。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师生们以“党史发生地讲党史——回望峥嵘岁月砥砺初心使命”为主题,拍摄了具有浓郁的宜春地方特色的系列党史微课,被宜春学院党史教员广泛运用于宜春市经开区企业党史教育“三进”工作,为完成学校与经开区的战略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红色名村建设、红色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党史微课《熊雄之火盛放初心》被江西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联合推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师生们录制的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党史金课,为学校打造党史学习教育一流线上课程提供了教学资源,为校内外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开展红色专题培训打下基础。

以“红色著述”珍藏革命记忆,优化育人内容

学校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导向,优化育人内容,做好“红色著述”培根铸魂工作。

一是依靠全省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科研力量先后出版了《红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认同、传承与创新》《湘鄂赣苏区文化建设史略》等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湘鄂赣苏区革命历史研究。

二是与地方史志、文博、档案等部门合作编纂《红色经典背后的故事》《红土初心》《湘鄂赣苏区红色故事》《湘鄂赣苏区红色歌谣》《宜春红色档案》等地方红色文化读物,这些图书资料着力于对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献等进行艺术再创作,通过鲜活刻画、精彩改编深深吸引了大学生读者。

三是以思政课综合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组织编写《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立德树人》《新时代大学生跨越时空的红色书信》《新时代的青春感悟》《马克思精神与新时代大学生》等贴近师生实际的红色作品,汇集师生思想理论成果。

以“红色研学”触摸历史现场,优化育人实践

学校始终推崇知行合一、笃行致远的学习理念,优化育人实践,做好“红色研学”体验感悟工作。

一是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大力实施思政课分类教学改革。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融合发展的路子,引导师生结合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进行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多位教师荣获省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优秀成果。

二是以“访红色遗迹、听革命故事,到党史故事发生地看今朝变化”为主题开展“一线课堂”和“三下乡”活动。通过实地探访,缅怀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追忆革命先烈的赤诚情怀、感受红色故地的魅力风采、感悟革命老区的历史飞跃。

三是以思政课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研学实践。在两条跨省红色研学长线线路和多条省内短线研修线路中,师生们积极开展红色遗址现场教学、红色历史专题讲座、红色足迹户外拓展、精准扶贫现场走访、苏区小学公益阅读推广等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研学成果汇编出版,成为校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范松仁 李霞)

(范松仁 李霞)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