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元!吸引人才来南昌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制造、创造、发展的重要力量。

8000万元!吸引人才来南昌

来源:江南都市 2023-09-16 11: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文/皮婉婷、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章娜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制造、创造、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14日上午,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8月底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南昌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关情况。

  据了解,南昌市集中推出了20条工作举措,健全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保障制度,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初步测算,各项条款年化资金支出合计近8000万元,力争每年吸引4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来昌留昌。

  ▲力争每年吸引4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来昌留昌

  根据《实施意见》,南昌市聚焦数字经济和该市“4+4+X”产业体系,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南昌市急需紧缺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并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初步测算,各项条款年化资金支出合计近8000万元;部分标准与发达省市看齐。

  依托“百场校招”等引才平台,落实高技能人才奖励补贴,引导、激励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力争每年吸引40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对新引进或新培养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全国技术能手,按照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标准分别给予个人和用人单位奖励。

  支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对柔性引进到市管技工院校任教的“省外金蓝领”,按每人5000元/月的标准给予入昌津贴。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在昌企业输送技能人才,符合条件的,按照中级工5000元/人、高级工8000元/人、预备技师10000元/人的标准,给予校企联合引才补助。

  ▲人才载体建设一次性补助高达300万元

  南昌市每2年分别选树10名左右“洪城工匠”、20名左右“洪城技师”、30名左右“洪城青年技师”,分别按照5万元/人、2万元/人、1万元/人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并持续跟踪培养。每年建设5家左右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每3年建设5家左右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家左右市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支持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同时,推动技工院校提质创优,加快推进投资18亿元的南昌技师学院建设,开展市管技工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并给予补助;组织高技能人才免费研修培训,持续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和水平;创新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社工人才岗位增能、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等一系列行业领域技能人才专项举措。

  ▲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选手奖励100万元

  南昌市建立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在市属国有企业试点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对开发相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省级专项职业能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题(卷)库且通过备案的单位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5万元补贴。

  鼓励企业开展自主评价。对经备案确认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驻昌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补贴;对在一个自然年度内,本企业在岗职工(含劳务派遣人员)新增持证人数达500人且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持证人数达150人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驻昌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打造职业技能竞赛南昌品牌。南昌市对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全国技能大赛金牌)的选手,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教练团队按所带选手奖金总额的50%奖励。对承办省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单位,分别按每个项目10万元、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资金,对“洪城杯”承办单位按每个项目5万至10万元不等的标准给予补助资金。此外,对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的给予建设补助,对世赛成绩优异的相关中国集训基地,给予高额一次性奖励。

  ▲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等方面比照学历教育享同等待遇

  对建设驻昌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南昌市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工作经费补贴。高级技师申请10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的高技能创业人才申请5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

  南昌市将在市属国有企业试点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岗特酬。南昌市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方面比照学历教育享受同等待遇。明确全市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等高技能领军人才按规定享受高层次人才同等待遇,积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参政议政作用等。

  此外,南昌市明确,要保障高技能人才在生活补贴、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便利,倡导全社会尊重、厚待高技能人才,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

(章娜)

【责任编辑:刘世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