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赣州市信丰县非遗馆,了解和体验信丰客家人的传统习俗、造物智慧和工艺技能。
信丰素有“人信物丰”“饶谷多粟”“比屋弦歌”之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挖掘申报的非遗项目有10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古陂蓆狮犁狮),省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信丰大阿子孙龙、信丰瑞狮引龙、信丰大堂花鼓、手端木偶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6项(信丰虎山勾筒制作技艺、小河客家锡壶制作技艺、小河手工制鼓技艺、万隆红石雕刻等),县级非遗保护项目87项。
客家香火龙是信丰民间用稻草、线香或柚子制作的稻草龙
进入非遗馆,浓浓的龙狮文化铺面而来。省级以上5个非遗项目中就有3个与龙狮有关。舞龙舞狮集武术和杂技为一体,象征着兴旺和吉祥,是中国各民族欢庆佳节最佳的民间活动,群众参与性高,在赣州客家尤为突出。
客家蓝染从天然蓝草中提取颜色,全手工染制,无任何化学成分。
非遗馆里的客家蓝染技艺、龙狮制作技艺、锡壶制作工艺、手工制鼓技艺和手端木偶等非遗项目让记者和参观者驻足、惊叹、百看不厌,忍不住要亲自动手体验一下。
采访团随后来到信丰阁,观看了信丰瑞狮引龙、子孙龙和铜钱花等非遗项目的展演。
瑞狮引龙(又称“狮带龙”),一种5节龙和单人狮组合表演的龙狮舞蹈,融闹场、喜庆、祥瑞于一体。
大阿子孙龙,融合祈福、报喜、文化娱乐等诸多内容,倡导家族团结、兄弟恩爱,希望子孙兴旺发达。
马灯,以竹制彩马为表演道具,边唱边跳,又称“打马”、“马仔戏”。
铜钱花,表演者舞动一根长约一米的细竹竿,竹竿两头掏空,各镶铜钱10多枚,表演时让竹杠上的铜钱有节奏地与音乐节拍融和,与舞姿同步。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 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