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废”变“宝” 增收又环保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在乐平市众埠镇秧贩村,村民刚刚收割完稻谷,秸秆打捆机便开始穿梭作业,一旁的村民把秸秆一捆一捆收割打包好,搬到田边的货车上。很快,这些秸秆被运往5公里外的一家养牛场,卖给养殖户作为牛饲料。

秸秆“废”变“宝” 增收又环保

来源: 江西日报
2023-11-13 08: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秸秆打捆机正在作业。摄影丨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付强通讯员许光平)眼下,正是晚稻收割的季节。在乐平市众埠镇秧贩村,村民刚刚收割完稻谷,秸秆打捆机便开始穿梭作业,一旁的村民把秸秆一捆一捆收割打包好,搬到田边的货车上。很快,这些秸秆被运往5公里外的一家养牛场,卖给养殖户作为牛饲料。

农机操作手何治家告诉记者,今年9月以来,他一直奔忙于该市各个村庄的田间地头,从事秸秆收割作业,一天可以处理70亩田,一亩田能收600公斤左右的秸秆。

乐平市被誉为“江南蔬菜之乡”,当地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花生、甘蔗、薯豆类等。2022年,该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13.06万亩,秸秆年产生量42.92万吨。如何更好地通过疏堵结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乐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能源站站长朱宗梅告诉记者,该市牛存栏量4100余头,羊存栏量1.75万只。为了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今年以来,乐平市全面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以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巩固秸秆压块打捆离田技术,建立“秸-饲-肥”技术模式,打通秸秆利用产业发展瓶颈,破解焚烧污染等难题。

具体来讲,该市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运行模式,遵循就近就地原则,重点支持秸秆利用产业和收储能力建设,建设辐射全市秸秆离田饲料化利用模式。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养殖企业找到了廉价的牛羊饲料,牛羊粪可以改善蔬果土壤,又对土地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串起了一条闭环式生态循环产业链。

与此同时,当地还积极推动秸秆高质量还田。朱宗梅称,该市因地制推广使用新型高效秸秆粉碎机、双轴粉碎旋耕机,指导农机手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开展秸秆还田作业。选择交通便利、辐射广、影响大、农户接纳度高、集中连片的田块,建立还田示范区,结合高标准粮田、土壤肥料等项目实施。并且,还田示范区内连片面积不少于100亩,要求使用大马力联合收割机进行低茬收割全量粉碎还田,确保还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耕地永续生产能力。

乐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建告诉记者,今年6月,该市成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组成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明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生态环境局负责监督管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确保区域内不出现秸秆露天焚烧。市财政局保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经费落实到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及时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用地落实设施农用地手续。“每个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新局面,预计2023年的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6%以上。”马建说。

【责任编辑:王旭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