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多维发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抢抓机遇、多维发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1-02 11: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来年,南昌航空大学紧抓发展机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的使命感、责任感,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多维发力,人才培养探索“新方向”,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人才队伍展现“新面貌”,成果获奖树立“新标杆”,服务国家战略展示“新作为”。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探索“新方向”

南昌航空大学瞄准航空强国、制造强国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依托航空材料热加工、航空机械加工、航空无损检测等传统特色专业优势,设立了航空制造班、航空检测班、航空材料班、航空电子班、航空软件班,并连同学校与中国航发合作办学的“航发班”、与航空工业合作办学的“强五班”一起,组建了孝彭书院。孝彭书院下设的7个特色班,涵盖了学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两个省级“一流学科”和全部航空特色专业,实现了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确保了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始终立足、围绕和服务航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南昌航空大学举行孝彭书院揭牌仪式

同时,学校与景德镇市高新区及部分航空制造企业联合共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并已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和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首批招生120人,已于2023年9月正式入驻景德镇市高新区,旨在打造集航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基地。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产业学院落户江西景德镇高新区

构筑高地,科学研究实现“新跨越”

学校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树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引导科研人员开展有组织、高质量的科研。

学校三个学科进入并稳定保持在ESI全球学科排名前6‰行列,迈入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200强;自然指数持续攀升,位列内地高校第87位,全省排名第二;获批“十三五”省“一流学科”3个,2个学科验收优秀。获批“十四五”省“一流学科”3个,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并列第三。

高质量的科研平台是打造引领产业加速发展的创新“引擎”。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2个,扎实推进TH实验室江西基地筹建工作,首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其省部联动项目3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0余项,首次联合申报获批“两机”专项2项。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高起点引才、全方位育才、多渠道留才、精细化用才”,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学校国家级人才达到36人次、省级人才达到364人次,形成了结构较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两位教授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开拓创新,成果获奖树立“新标杆”

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实现重点突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实现江西省该奖项的首次突破;1项成果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展出。学校荣获的江西省科学技术奖项更是不胜枚举。

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新作为”

学校以国家需求为牵引,深度参与“国之重器”的研制,积极推进江西省航空产业发展。学校众多师生深度参与C919大飞机的研制,贡献了属于南昌航大人的智慧和力量。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针对C919的表面处理和性能检测等关键问题突破了相关技术瓶颈。

学校依托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西省节能环保产业产教融合联盟牵头单位,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有效解决了九江市、上饶市、萍乡市、抚州市等4个地市有关污染和环境治理问题。“固废中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在钨、稀土和废弃锂电池处理行业成功应用,为企业年均新增经济效益达1.4亿元。“动力电池全过程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应用于江西赣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为企业年均新增经济效益达1.8亿元。目前,学校正在牵头开展省部联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赣江流域农田重金属快速识别与污染治理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研究成果将进一步助推江西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板。

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李德平赴贵州送科技特派员上岗

2023年9月开始,学校推行“科技特派员派驻企业院所”创新试点工作,形成了校领导联系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片区指导制(即1名校领导负责联系1-2个片区,一个片区选派1-2名科技特派员,对接若干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已布局湖南、陕西、辽宁、四川、上海、贵州、江西等7个片区。目前,率先在湖南、陕西、贵州3个片区开展试点,共派出16名科技特派员。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 唐莹)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