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境内
各地星罗棋布着各式各样的古代名楼
如南昌滕王阁、赣州郁孤台、
九江浔阳楼、抚州拟岘台等
历史上
这些楼阁或多或少
都获得过文人赋诗咏赞
如今
仍有多座古时楼阁屹立在赣鄱大地
彰显着江西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滕王阁是赣鄱大地一处底蕴深厚的“人文地标”。图片来源:Carry-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这两句名句分别出自《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唐代大才子王勃为歌咏滕王阁而写。放眼赣鄱大地,亭台楼阁众多,除了南昌的滕王阁外,赣州的郁孤台、德兴的聚远楼、抚州的拟岘台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也都曾频频“现身”于名人诗词。一篇篇名诗佳作赋予了这些“琼楼玉宇”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其声贯古今、誉满中外。
赣州郁孤台
辛弃疾身处异地念念不忘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郁孤台,历史也很悠久,始建于唐代,因位于贺兰山顶郁然孤峙而得名。自建成后,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为其赋诗作词,其中,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被奉为绝唱。
赣州郁孤台前立有辛弃疾塑像
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在江西为官,为镇压茶商军起义,他奔波于江西各地,曾多次登临郁孤台。当年秋天,他途经万安县造口时,有感于战乱多发,想起游郁孤台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以观山观水寄托其忧时忧国之思。始建时郁孤台高14.1米,面积275平方米,如今规模更为宏大。站在台下,仿佛还能看见辛弃疾感时伤怀的情景。
九江浔阳楼
白居易寄情远大抱负
说到承载诗词文化的古楼,绕不开位于江西九江市浔阳区滨江东路的浔阳楼。浔阳楼历史悠久,最早可见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江州刺史韦应物的诗作《登郡楼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
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也曾登上浔阳楼,写下一首《题浔阳楼》:“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诗中,他借浔阳楼的气势磅礴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浔阳楼 来源:若即若李先生
此外,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也多次出现浔阳楼的场景。但可惜的是,历代文献中都没有关于浔阳楼建筑规模等信息的记载。如今人们看到的这座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层内四层的浔阳楼,是20世纪80年代重修的。当时是根据明代容与堂刊本《水浒传》插图和宋代《清明上河图》所设计的。
德兴聚远楼
苏轼作诗皇帝赐匾
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凤凰湖畔,有一座聚远楼,外三层、内六层,高39米,碧瓦丹柱、斗拱重檐,是当地最具标志性建筑之一。据德兴市博物馆原馆长叶淦林介绍,聚远楼始建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取居高望远之意而命名。
聚远楼 来源:大茅山人
聚远楼的声誉起于苏轼的题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苏轼送长子苏迈任德兴县尉,游览聚远楼后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高度赞赏苏轼的这首诗,并特赐金匾“聚远楼”。
然而,在朝代的更迭中,聚远楼于清末被毁于战乱。叶淦林告诉记者,如今的聚远楼是2003年仿宋代风格重建的,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和样式,“古楼新韵”“盛世建楼”“群豪聚远”等木雕还生动地记载着聚远楼的恢宏历史。
抚州拟岘台
获王安石千里寄诗
赣东名楼众多,坐落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的拟岘台便是其一。据史料记载,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抚州知府裴材游览湖北岘首山(为纪念西晋名将、抚州人羊祜而建)后,觉得抚州盐埠岭颇似岘首山,便在此建造了一座“拟岘台”。
拟岘台
由于几经兴废,拟岘台原本规格已无从考证。如今的拟岘台高达49.9米,为明三暗四七层仿宋风格建筑。据抚州市史志办主任汪强介绍,历史上曾有97位诗人为拟岘台赋诗125首,诗中呈现出的拟岘台皆富丽堂皇,足可见历代修缮者对其的重视程度。
其中,最早的一首诗出自王安石。当年拟岘台落成之时,在常州为官的王安石特地寄回了一首《为裴使君赋拟岘台》以示庆贺。诗曰:“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歌钟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间。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潺潺。时平不比征吴日,缓带尤宜向此闲。”不仅追溯了建拟岘台的初衷,也描绘了其周边的景色。
赣泰和快阁
因黄庭坚登临而声名大噪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这首《登快阁》出自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之手,描写的便是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城东侧的快阁。
快阁
据了解,快阁始建于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高20米,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其整体重檐凌空、临江而峙,四周回廊环绕,气势宏伟,显得格外庄严。
据泰和考古学者张仕刚介绍,快阁的扬名得益于黄庭坚的《登快阁》。宋元丰三年至六年(公元1080年至1083年),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期间曾多次登临快阁,并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写下《登快阁》。此后,“阁名遂大著”,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纷纷游览题咏。正因为如此,历代对于快阁颇为重视,如今重修后的快阁屹立在泰和中学校园内。
袁州宜春台
李觏眼中的“小蓬莱”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的宜春台也是一座富含诗词文化底蕴的古楼阁。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宜春侯刘成于城中及周围立五台,植桃李万株,供人登览。
宜春台 来源:@话说宜春
北宋咸平年间(公元998至1003年),宜春台上又建起了一座宜春侯祠,祠与原台统称为宜春台。其整体为庑殿式三层楼阁,一楼铺以大理石地面,四周走廊砌有护栏,二三楼走廊全为木柱,雕刻花栏,门窗皆镂空雕花,看起来富丽堂皇。
此后,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北宋名儒李觏曾写下《宜春台》:“谪官谁住小蓬莱,唯有宜春有古台。千里待看毫末去,万家攒作画图来。云中罗绮香风落,月底笙歌醉梦回。莫怪江山苦相助,骚人没后得真才。”诗中,他盛赞宜春台为“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