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季,江西全省持续遭受高温炙烤。进入9月,尽管时节已至白露,但此轮高温似乎依旧没有消退的迹象。“秋老虎”发威,全省开启“桑拿”模式,人们直呼“热炸了”。
作者 | 欧阳鸿翔 汪如良 题图 | 中国天气网
“秋老虎”再次展现了它的恐怖威力。尽管时节已至白露,但此轮高温似乎依旧没有消退的迹象。
有“四大火炉”之称的南昌更是倍受煎熬。进入开学季,由于天气炎热,南昌多地小学宣布延迟开学,以躲避高温锋芒。昨日,江西已连续第8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其实不仅是江西,打开气象地图,整个南方都火红一片。
这次“秋老虎”下山,还要逞能多久?我们又该如何与它和平共处?
“秋老虎”的凶猛由来已久。诗人杨万里在南方任职时,就曾写诗吐槽说“夜热依然午热同”,秋老虎白天入侵,到了夜晚还不肯离去,令他“汗如雨点涌人肤”。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的酷暑不仅刷新了多项观测记录,也挑战着人们“燥热难耐”的极限。这股极端热浪,不仅让人们在烈日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与不适,更对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乃至人类健康构成了严峻威胁。
即使进入秋季,“桑拿”模式依旧持续,人们直呼“热炸了”。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江西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
如果要“问罪”高温,副热带高压当是“罪魁祸首”。今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化,这位强大的“不速之客”牢牢掌控了天空,其下沉气流导致的晴朗少云天气,为太阳辐射的肆无忌惮提供了条件,使得地面温度迅速攀升至极高水平。
今年副高不仅实力强劲,而且位置偏北,直接锁定了江西省等区域,热浪长时间笼罩在江西的头顶久久不肯散去,造成了持久且猛烈的晴热高温天气。
厄尔尼诺现象的后续效应也不容忽视。作为2023年厄尔尼诺年的余波,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抬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热浪、干旱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对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天气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的长期累积效应也在此刻显现无遗。随着地球平均温度的逐年攀升,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强,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数据中可看出端倪。5月29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个气象观测点记录了今年的最高气温——52.3摄氏度,这也是有记录以来的罕见高温。
7月3日以来,江西省平均高温天数已跃居历史同期第二位,仅次于2022年的极端记录。特别是进入8月以后,全省更是持续遭受高温炙烤。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导致部分地区干旱加剧,极端气候对全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愈发凸显。
全国开学天气图。图源中国气象
近日,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广东等地登陆,很多人期待台风能给江西带来降雨降温。但遗憾的是,“摩羯”登陆海南文昌后一路向西,给华南地区带来了狂风暴雨,但对江西的影响有限,顽固的高温依旧不肯消退。
难道连能量堪比原子弹的台风都奈何不了这凶猛的“秋老虎”?未来,江西的天气将如何演变?
展望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显示,受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掌控影响,江西的天空仍将维持晴朗而炎热的态势。赣北、赣中以及赣南北部地区将经历持续的高温考验,局部地区气温甚至可能攀升至38摄氏度以上。
预计9月,我省气温呈前高后低态势,9月初至9月中旬,江西全省晴热维持,高温控场,部分地区午后到夜间多分散性的阵雨或雷阵雨,但整体气温较高。下旬冷空气活动可能较为频繁,气温有望将有所下降。因此短期内,我们恐难以等来秋高气爽的天气。
受高温影响,湖泊河流加速蒸发水汽使得空气湿度增加,不利于人体排汗,因此人们置身户外,体感温度将更加难耐。
高温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构成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极端高温天气,我们该怎样防范应对?
“高温刺客”面前,民众安全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加强能源保障,稳定电力供应,以应对高温期间的用电高峰;提升公众防暑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尤其要加强对脆弱群体的关怀与保护。同时,优化水资源分配,加强生态保护,以减轻高温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秋假期,旅游景区需强化应急响应,交通运输部门应加大安全管理,确保人们的安全与舒适。对于干旱或缺水地区,应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改善生态环境。
我们还应密切关注气候变化的动态趋势,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合作,共同致力于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这才是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根本之策。
极端天气频发,是气候变化加剧的直观体现,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的交替上演,更是自然界的警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责任,更是生存之需。
长远看,尤需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每个人都应努力为地球的未来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温暑热注意事项。图源中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