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美家庭”代表赴新疆阿克陶交流

江西“最美家庭”代表赴新疆阿克陶交流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2025-08-04 10: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七月的帕米尔高原,雪山如银盏倒扣,草原似绿毯铺展。7月24日至30日,10户江西“最美家庭”代表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这场主题鲜明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里,赣鄱大地的温婉与帕米尔高原的豪迈相遇,奏响了一曲“美美与共”的动人乐章。

孩子们交换礼物

历史长河里,共沐文化之光

“这些照片里,有我们江西援疆干部和当地群众一起盖医院、建学校的身影!”在阿克陶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江西“最美家庭”代表范柏良指着展板上的影像,声音里满是自豪。展厅内,江西援疆工作宣传片循环播放,一批批江西儿女扎根边疆的故事,让两地家庭代表频频驻足。

脚步移至桢中古城,2000年前的历史烟云仿佛在眼前流转。“这里曾是疏勒国的卫星城,汉代班超将军在此驻兵屯田,‘桢中’就是‘栋梁’之意。”讲解员说道。古城依史重建,砖瓦间满是对文化根脉的珍视。江西“最美家庭”代表黄菁婧抚摸城墙上复刻的古文字感慨:“原来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了。”

阿克陶县的“木雕小镇”里,玉麦镇兰干村的手工艺人握着刻刀,在木头上雕琢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纹样。江西代表们围在旁,看木屑簌簌落下,精美的图案渐显雏形。“这手艺太绝了!”李梓茹忍不住拿起一件木雕摆件,“江西的木雕讲究细腻,这里的作品带着股豪迈劲儿。”手工艺人笑着递过刻刀,教大家体验基础刀法,汉族的巧劲与柯尔克孜族的力道在木头上交汇,刻下的不仅是纹路,更是文化互鉴的印记。

发展画卷中,共享奋斗之果

来到昆仑佳苑易地搬迁点,整齐的楼房排列有序,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便民超市一应俱全。搬迁户热情地邀请江西代表们到家做客。

在玉麦镇玉桑园产学研基地,代表们饶有兴致地了解了当地依托桑蚕产业,结合非遗创造各种手工艺品,带动就业增收的创新实践。

巴仁乡米拉斯农民手工艺专业合作社里,民族刺绣与现代设计碰撞出别样火花。货架上,绣着精美纹样的挂毯,引得两地家庭代表争相观赏。援疆干部李莎看着这些融合了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深有感触:“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才是最好的发展。”

庭院屋檐下,共话家国深情

结对交流活动的现场,像一场热闹的家庭聚会。胡艺坤捧着一个古朴的书立,送到塞比热木·吾麦尔江手中:“这是南昌起义指挥部的复刻书立,带着我们江西的红色记忆,送给你!”塞比热木·吾麦尔江立刻回赠一顶绣着彩线的花帽:“这是我们手织的,寓意幸运快乐,愿你们永远开开心心!”礼物交换的温情尚未散去,节目表演又将气氛推向高潮。

“这次来到新疆,感受了独特的民族风俗,了解了阿克陶历史,还体验了民族服饰,结交到了很多新疆朋友,还添加了联系方式,今后我们会多多来往。”江西省“最美家庭”代表李梓茹说。

活动落幕时,帕米尔高原的晚霞正染红天际。江西的家庭代表挥手告别,相约“明年江西见”;阿克陶的家庭代表站在路口,高喊“常回家看看”。山高路远,但心的距离很近——就像赣江与盖孜河,终将汇入同一片江海。未来,这份“美美与共”的情谊,会在一次次交往中愈发醇厚,续写“赣陶一家亲”的温暖新篇。

 

(黄玉龙)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