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江西省政府发布《江西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通过数量管控、质量提升和生态修复“三位一体”措施,全面加强耕地保护。
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黄庆龄在发布会上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江西将牢牢守住4004.59万亩耕地、3545.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到2035年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规划》提出,全省将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推动保护模式向制度化、智慧化转型。具体措施包括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守耕地红线等。规划还提出建设“智慧耕地”服务系统,实现监管互联互通、即时共享和部门协同共治,探索数字化、精细化管理路径。
近年来,江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3000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但耕地质量退化、土壤酸化等问题仍需系统治理。
黄庆龄表示,专项规划的实施将为守住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也将为江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扛稳粮食大省责任奠定基础。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 实习记者 张钿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