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7日南昌讯 记者从11月7日召开的江西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获悉,“十四五”期间,江西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就业、康复、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全省每年帮助超过1.4万名残疾人实现公益性岗位就业,成为托起残疾人稳稳幸福的重要支点。
“十四五”以来,江西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完善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服务保障,让残疾人群体在现代化建设中共享发展成果。全省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8.4万人,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累计40万人实现就业。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公益性岗位成为稳岗增收的重要渠道,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万人次。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饶冬梅介绍,江西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和高校毕业生“实赣有位来”专项服务行动,推动残疾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全省6.4万名城乡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助残贷款近6亿元。通过农村阳光助残就业基地、非遗传承、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助力更多残疾人实现自我发展。
在兜牢民生底线方面,全省49.9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6.7万人纳入特困救助,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达4.39万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10元,惠及近百万人。江西还在全国率先建立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制度,为1.43万人提供居家照护和机构托养服务。
残疾人康复和教育服务体系同样不断完善。全省累计为72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23万人次提供辅助器具适配;5.04万名残疾儿童获得康复救助,救助标准从每年1.5万元提升至2万元。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7%,3147名残疾考生被高校录取,残疾大学新生普遍享受助学奖励。
在无障碍建设与文化融入方面,“十四五”期间江西为7.2万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南昌地铁无障碍电梯信息上线高德地图,助力出行便利。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连续举办全国残疾人陶瓷工艺作品展,江西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共获116金71银75铜。
饶冬梅表示,“十四五”的实践充分证明,江西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是全省民生答卷中温暖而厚重的一章。展望“十五五”,江西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让更多残疾人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绽放光彩。
(中国日报社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