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洲竹海“变现”记

碧洲竹海“变现”记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5-11-13 15: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鲜出炉的竹筒饭 受访者供图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碧洲镇白水村的李春梅已在自家小院忙活起来。她熟练地将糯米装进青翠的竹筒,对着围观的游客笑道:“以前砍竹子卖,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村里发展旅游,在家门口做点竹筒饭,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碧洲镇万亩竹海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片曾经“沉睡”的绿色资源,如今正焕发新生机。

碧洲镇种竹历史悠久,万亩毛竹曾是村民的“绿色银行”。但过去长期“靠山吃山”只卖原竹,效益十分有限。“原来一根毛竹只能卖十几元,现在靠卖竹制品和开发旅游,收入翻了好几番。”李春梅的感慨,正是这片竹海变迁的真实写照。

竹编产品 受访者供图

转机始于镇政府的精准施策。通过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碧洲镇实现了毛竹从“论斤卖”到“论景卖”的蜕变。在镇上的毛竹专业合作社里,带头人梁新华正手把手教游客编竹篮。“别小看这竹编,现在成了‘俏商品’。”他拿起一个精美的斗笠介绍,“这个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的帽子,一个能卖到30元。”合作社不仅开发了摆件、茶具等10余种竹编产品,还推出竹编DIY体验项目,更吸纳了20多户村民就业,年均增收超过5万元。

随着竹旅融合深入推进,碧洲镇形成了“吃竹宴、住竹屋、购竹品、学竹艺”的完整业态。正午时分,镇上的“白水人家”民宿座无虚席。老板王文青端出招牌菜——竹筒饭和竹虫炒蛋。“这是我们推出的‘全竹宴’,用的都是竹林里的天然食材。”他的民宿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10万元,还雇了3名村民帮忙打理。

竹海生态步道 受访者供图

沿着竹海生态步道漫步,竹影婆娑,凉风习习。镇里重点打造了竹文化广场、玻璃栈道等设施,形成“竹海漫步—竹艺体验—竹屋住宿”精品线路。“每到节假日,很多游客专程为竹海而来。”碧洲镇文旅干事李婷介绍,去年全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更可喜的是,随着“毛竹+旅游”模式深入推进,村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砍竹人变成了护竹人。如今的竹林更加郁郁葱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忙活了一天的李春梅开始收拾摊位,盘算着明天的生意:“现在这日子,就像竹筒饭一样,越蒸越香!”在她身后,连绵的竹海正默默见证着这个小山村因竹而兴的美丽蜕变。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