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的竹筒饭 受访者供图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碧洲镇白水村的李春梅已在自家小院忙活起来。她熟练地将糯米装进青翠的竹筒,对着围观的游客笑道:“以前砍竹子卖,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村里发展旅游,在家门口做点竹筒饭,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碧洲镇万亩竹海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片曾经“沉睡”的绿色资源,如今正焕发新生机。
碧洲镇种竹历史悠久,万亩毛竹曾是村民的“绿色银行”。但过去长期“靠山吃山”只卖原竹,效益十分有限。“原来一根毛竹只能卖十几元,现在靠卖竹制品和开发旅游,收入翻了好几番。”李春梅的感慨,正是这片竹海变迁的真实写照。
竹编产品 受访者供图
转机始于镇政府的精准施策。通过成立毛竹专业合作社,碧洲镇实现了毛竹从“论斤卖”到“论景卖”的蜕变。在镇上的毛竹专业合作社里,带头人梁新华正手把手教游客编竹篮。“别小看这竹编,现在成了‘俏商品’。”他拿起一个精美的斗笠介绍,“这个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的帽子,一个能卖到30元。”合作社不仅开发了摆件、茶具等10余种竹编产品,还推出竹编DIY体验项目,更吸纳了20多户村民就业,年均增收超过5万元。
随着竹旅融合深入推进,碧洲镇形成了“吃竹宴、住竹屋、购竹品、学竹艺”的完整业态。正午时分,镇上的“白水人家”民宿座无虚席。老板王文青端出招牌菜——竹筒饭和竹虫炒蛋。“这是我们推出的‘全竹宴’,用的都是竹林里的天然食材。”他的民宿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10万元,还雇了3名村民帮忙打理。
竹海生态步道 受访者供图
沿着竹海生态步道漫步,竹影婆娑,凉风习习。镇里重点打造了竹文化广场、玻璃栈道等设施,形成“竹海漫步—竹艺体验—竹屋住宿”精品线路。“每到节假日,很多游客专程为竹海而来。”碧洲镇文旅干事李婷介绍,去年全镇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更可喜的是,随着“毛竹+旅游”模式深入推进,村民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从砍竹人变成了护竹人。如今的竹林更加郁郁葱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
忙活了一天的李春梅开始收拾摊位,盘算着明天的生意:“现在这日子,就像竹筒饭一样,越蒸越香!”在她身后,连绵的竹海正默默见证着这个小山村因竹而兴的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