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江西国企|百名主播引爆千万流量,仙女湖如何靠“职人矩阵”破局文旅寒冬?

沿着高速看江西国企|百名主播引爆千万流量,仙女湖如何靠“职人矩阵”破局文旅寒冬?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4 15:3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文旅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与流量焦虑的当下,江西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却完成了一场从“等客来”到“引客来”的运营革命。仙女湖景区以一场持续两个月的立体化运营实验,打破了传统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的困局——通过百名主播的春日破圈、员工职人矩阵的搭建与奇幻游园的沉浸式承接,构建了“引流-培育-转化”的完整闭环,更在三个月后的傣境狂欢季中,将单日夜间客流拉升200%,探索出一条区域文旅转型升级的可复制路径。

直播破圈:1000小时直播如何重构景区获客逻辑

4月的这场直播战役,本质是景区对传统营销模式的一次颠覆。不同于简单投放广告,仙女湖与南昌灿禾文化传媒合作,采用“走播+夜间专场”的双线打法——白天百名主播实景走播,夜晚同台竞技表演,形成了“内容+电商+社交”的立体传播网络。

数据背后是策略的成功:总曝光超1200万,直播时长突破1000小时,线上直接转化门船票及酒店订单金额超43万元。更关键的是,这场活动精准触达南昌、宜春等核心客源地,实现了从品牌曝光到消费转化的无缝衔接。

职人筑基:从服务员到销冠的景区内生力觉醒

直播的热度如何延续?仙女湖的答案是:将流量红利转化为内生运营能力。5月启动的“职人计划”中,景区对员工进行系统化培训,让餐厅服务员、船员、宾馆员工等普通岗位人员转型为内容创作者。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40多岁的餐厅服务员“秀秀”,通过直播每月额外获得4000元提成收入,成为景区销售冠军。而50岁的“邱大姐”通过运营“仙女湖猴妈邱姐”垂直账号,成功将野生猴群观览转化为特色IP。这些“景区人视角”的真诚内容,形成了区别于网红营销的独特信任体系。截至目前,景区已培育85名员工主播,推动抖音销售额从2024年的70万跃升至2025年的300万。

沉浸承接:奇幻游园与傣境狂欢的体验升级

流量引入与内部培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体验转化。五一期间的“仙女奇幻游”以神话IP为核心设计沉浸式场景,将前期积累的关注度转化为实际客流。而7月的“仙湖傣境狂欢季”更进一步,通过成人区和儿童区的分区设计,同时满足亲子家庭与年轻群体的玩水需求,引进西双版纳原汁原味的傣族风情表演与DJ电音秀,形成“日夜融合”的度假体验。

这一系列运营动作的背后,是景区对客源结构的精准把握。数据显示,来自江西新余、南昌及湖南长沙等“两地八市”的游客占比超60%,3000万人口基数构成了稳定的客源基本盘。这些游客以散客为主(65.4%),对沉浸式体验与文化互动需求强烈。

战略视野:国企背景下的市场化突围

作为江西长旅景区管理集团的控股子公司,江西仙女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国企资源,走出了特色化发展路径。公司董事长齐雄伟透露,景区正计划投资2亿元打造行进式互动演艺项目,弥补夜间产品不足。同时,通过推出98元校园卡,与高校建立连接。

从去年70多万游客量到今年超百万人次,从单一观光到“湖内观光、湖外度假”的差异化格局,仙女湖的实践证明了文旅运营的核心转变:从卖景观到卖体验,从一次性消费到持续关系维护。在环保红线限制湖内开发的背景下,景区通过运营创新与内容创造,实现了在不突破生态底线前提下的价值最大化。

这个曾经依靠“毛衣女下凡”传说吸引游客的景区,如今正在书写新的故事——不是靠天赋异禀,而是靠一套可复制的“内容+运营”方法论。在文旅行业集体寻找出路的今天,仙女湖的实践或许指明了一个方向:最好的风景不只在山水之间,更在持续创新的运营思维里。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记者:赵睿楠)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