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赣货通全球

让赣货通全球

来源:江西日报 2025-11-20 15: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走进赣州国际陆港跨境电商生态创新中心及大学生跨境工场(以下简称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的一间开放式办公区里,郭航正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这名今年刚毕业的研究生,在这里走上了跨境电商的创业之路。“从提交申请到入驻办公,只用了3天时间。”他感慨道,“原本以为创业要面临租金、货源、物流等难题,没想到这里全帮我们解决了。”

郭航说的“这里”,正是赣州市南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携手赣州陆港综合保税集团有限公司,专为青年初创者打造的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今年以来,这里已吸引22个跨境电商实体入驻。

政策搭台,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我们不仅要让创业者轻装上阵,更要让他们敢闯敢干。”南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齐武介绍,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12个月租金全免的办公空间,并配套提供最长24个月的免费住宿。此外,创业担保贷款个人最高可贷30万元、企业最高可贷400万元,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还可享受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政策“组合拳”背后,是南康区对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考量。南康区围绕跨境电商、现代家居、低空经济等主导产业,配备了10间独立办公室和50个开放式创业工位,并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等驻市高校合作,依托跨境选品中心提供7000余种商品,启用保税仓专业仓储服务,打通铁海联运、“深赣欧”班列等物流渠道。

“从选品到发货,从融资到培训,我们构建了全链条创业生态。”张齐武说。

产教融合,锻造实战型人才

“选品不是凭感觉,要结合平台数据和供应链优势”“定价要考虑物流成本与竞争环境”……在TEMU运营指导老师黄莉莉的课堂上,学员们正在专注记录。她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供应链效率和平台规则理解两大核心内容,每天安排“课程+实践”环节,从选品上架到爆款运营,进行手把手教学。

“我们70%的课程是实战演练。”黄莉莉说,“学员不是来听理论的,是来开店铺、出订单的。”这种工学结合、产教共融的模式,正是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的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南康区已吸引12所高校参与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创新发展研讨会,并联合高校共建专业课程,打造“理论+实操”融合培训体系,覆盖平台运营、数字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通过前置培养+课程植入机制,从实习阶段就开始系统化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实践育才,让赣货通全球

在南康家具产业集群的支撑下,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鼓励创业团队围绕本地特色产品开展跨境营销。一批批南康家具、赣南脐橙正通过学员的店铺走向全球。

“我们设置了12个月的成长周期:3个月培训打基础,3个月实操提能力,6个月实践攒经验。”张齐武介绍,这种阶梯式培养模式能让创业项目快速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特别推出“零成本创业”专项政策,无需创业者垫付进货资金,从资金扶持、资源对接到技能培训实现全方位兜底。“相当于园区帮忙扛下了创业初期的风险。”郭航说,“我现在可以全身心投入运营,店铺已逐步走上正轨。”

随着首批22名高校毕业生入驻创业,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的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在今年举办的“综保+跨境电商”生态创新大会暨“赣贸优品”直采会上,10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涵盖家具保税生产、跨境电商服务等领域。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高校的协同合作,共建专业化实训基地,定向输送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张齐武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创业生态,让更多青年创业者在这里实现梦想。

从政策搭台到产教融合,从实践育才到生态构建,赣州国际陆港正以赣州大学生跨境工场为支点,探索出内陆地区跨境电商人才培育的创新实践。在这里,一群年轻的跨境电商新星不仅实现了个人创业梦想,还为江西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注入了青春力量。(刘新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